原因:即將進行公積金轉增股份、紅利送、配股份、利息分紅的股票叫做“含權股”,當分配實施的當天該股票就要“除權”。
定義:在除權除息後的壹段時間裏,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於除權(除息)基準價,這種行情稱為填權。
填的是交易市價高於除權(除息)基準價的權。
例如除權後股票價格是除權價,比方壹只股票是十元,後來要十送十股,送股後的除權價成了五元,再從五元上漲就是填權,再上漲到十元就是填滿了權。
擴展資料:
舉例
原價20元壹股的股票
1、若10:10轉增股或10:10送紅股,在實施當天(按前壹日收盤價計)股價總市值不變,但因流通股份增加了壹倍,那麽每股價格就降低壹半,第二天掛牌變成10元壹股。假如妳手上原有這個股票1000股,市值2萬元,行權後變成了2000股,市值還是2萬元。股票行權的當天壹般會停牌。
2、同理,上市公司用低於市價的價格向老股東比例配售(配股),也按照這個原理行權。
行權後的股票若在它的除權價上發生壹波下跌,叫“貼權”行情,在除權價上發生壹波上漲,就叫“填權行情”。
百度百科-填權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