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興修水利,確保旱澇無災。
(2)大面積開墾荒地,改變蝗蟲棲息地,減少發生基地面積。
(3)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蝗蟲產卵繁殖的適宜場所。
(4)改進耕作栽培技術控制蝗卵,因地制宜,改變作物布局,減少蝗蟲危害。
生物防治
(1)在蝗災地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災地區的捕食性天敵。
⑵大面積應用微孢子蟲。
栽培控制。種植植物前,深挖土壤25至30厘米,用暴曬、機械損傷、天敵捕殺等方法消滅卵,降低種群密度。及時清除農田周圍雜草,破壞蝗蟲生存環境。
人工狩獵。昆蟲種群密度不大時,可以組織人工網捕殺。
生物控制。利用天敵控制昆蟲種群密度。蝗蟲的天敵有鳥類、青蛙、益蟲、蟎類和病原微生物。我們應該為天敵的生存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增加天敵的數量。
化學控制。壹、設毒餌防治:晴天無風時,將小麥糖或鮮碎草、水、40%氧化樂果乳油按100:100:0.6的比例混合,按需撒施。服藥後註意在農田醒目的地方掛上標誌或指派專人看管,以免汙染農作物。二、噴灑藥劑:在幼若蟲期噴灑1,000倍的20%除蟲脲1懸浮乳劑。在若蟲和成蟲期,經常噴灑10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或50%殺螟丹乳油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