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央行支付結算司日前發布了相關的通知,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要在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準備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必須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報道稱對於銀行來說,網聯帶來的沖擊更多體現在存款上,銀行可以通過與支付機構合作賺取支付機構跨行轉賬的手續費,網聯的存在,就意味著這部分收入的消失。更要命的是,“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在各家銀行都存有壹定規模的備付金,這對銀行來說,是優質的存款來源;而今後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將統壹有網聯集中管理,利空銀行。
據悉網聯平臺壹端連接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的支付機構,另壹端對接銀行系統。在平臺統壹技術標準和業務規則後,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只需要接入網聯平臺即可,此前壹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是直連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
專家表示,網聯平臺:被稱為網絡版銀聯,即線上支付統壹清算平臺,目前網聯有45個股東,央行旗下7家單位持股37%,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在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持有63%的股份,取消直連,價格上有利於中小支付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