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將股票投資評級壹般分為:買入--增持--中性--減持--賣出。
由於業界對股票投資評級並無統壹的規範,因此在閱讀各證券公司研究所的報告時,常常看到不同分類的股票評級,而且即使是稱謂相同的評級,其具體的定義也可能存在明顯的差異。
比如申銀萬國證券將評級等級分為:“買入”、“增持”、“中性”與“減持”。其中“買入”的定義為:報告日後的6個月內,股票相對強於市場表現20%以上,“增持”則是相對強於市場表現5%-20%。
與申萬不同,如國信證券采用的股票評級體系為“推薦”、“謹慎推薦”、“中性”和“回避”。依據其定義,這裏的“推薦”與申銀萬國的“買入”相類似,同樣是指優於市場指數20%以上,不過,其“謹慎推薦”則是指優於市場指數10%-20%之間,與申銀萬國的“增持”稍有差別。
不同券商的評級等級分類方法是不同的,在研報的末尾,券商會對研報的評級方法作出說明,在閱讀研究報告時須留意券商對評級等級的具體定義,以免影響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