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江南造船廠
B.龍江船廠
C.包船廠
D.清江渡造船廠
明代清江渡造船廠位於淮安府楊珊(今淮安區)與清河(今淮陰區)之間的運河沿岸,因靠近淮水而得名“清江”。
據史料記載,其總廠位於今淮安市中心著名的清江門壹帶(故現址有運河博物館),由精衛、渭河、中都、直隸四個大廠和八十個分廠組成。廠區沿運河延伸,全長23英裏,可見其規模之宏大。
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的豐功偉績之壹就是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數百艘大型海船分別在南京龍江寶船廠和福州長樂建造。
朱迪、鄭和相繼去世後,下西洋停航,對海船的需求大大減少,龍江寶船廠的業務也逐漸萎縮。專門建造內河油輪的淮安清江渡造船廠取代了造船中心的地位。
永樂初年,江南百姓所收的糧食,先通過運河送到淮安常穎倉(四大名倉之壹),再由“曹駿”轉運到北方。淮安地處大運河與淮水交匯處,南臨長江,東臨大海,是“江淮之鑰津”。
運河咽喉之吻對明朝的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所以船廠的選址有了更高層次的戰略考慮,木材采購的遠近成為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