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這幾個字的構造,第壹個字到最後壹個字包含的牛字越來愈多,所以是形容某人很厲害的意思。
中國神話裏,炎帝就是牛的形象,據說“人身牛首,長於姜水”。雖然,“姜”之部落,就是牧羊女繁衍的部落,但他們最看中的是牛。
即便現在形容股票價格持續上升,都叫“牛市”。古人特愛用牛。孔子有個弟子叫冉耕,字伯牛。還有壹個叫司馬耕的,也叫司馬犁,字則為子牛,都是形容很厲害的意思。
牛字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文字裏,牛的身影也非常多。比如,放牧。放羊也可以,放馬也可以,放牛更可以。但是漢字的“牧”字,就是牛字旁。壹眼看出去,就知道是放牛的。
牛代表了壹切第三人稱的動物。兩頭牛在壹起力量很大。其實兩牛並列,本來就是壹個字,叫“牪”。讀yàn。很多時候,這個字就表示朋友的“友”。兩頭牛在壹起,還好控制。三頭以上,就是壹群,挺難控制的,那就是“犇”,火牛陣就是利用這“犇”的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