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投資者逐利行為來考察。股票將按持有者所獲得的回報來定價,假設經濟中最終的交易時期為T,那麽在T-1期經濟主體不會以高於在T期股票收益貼現值的價格來購買股票,因為如果他這樣做就會遭受損失。因此在T壹三期泡沫不可能存在,類似地,通過後向送推(backwardinduction)會得出泡沫不可能在整個時期的任何壹個時點存在;
(2)壹時期的股票價格上升可能會使投資者心動,可是考慮到經濟社會中,財富是有限的,從而總有壹個時點,在那時為了支持泡沫所必須的股票實際價格將會超過經濟的總財富,無疑在哪個時刻,泡沫必將破滅,從而在那個時點以前的時點,沒有壹個交易者願意去購買股票,再次通過後向遞推判定泡沫不可能出現;
(3)參與股票買賣的交易者的數量終究是有限的,盡管會有高風險可以由高回報來補償的誘惑,可是只要其中有著“風險厭惡型”的參與者,那就會產生連鎖影響。使得這種“遊戲”進行不下去,從而有限交易數量條件下作後向遞推分析也得出“泡沫”不會產生的判斷。顯然,這些分析的前提條件是股市投資者由理性投資主體所組成,當股票市場上的投資主體中有壹部分乃至大部分是非理性的時候,出現股價泡沫就又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