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股票分裂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這個是歷史造成的,通過股改這樣的問題正在逐漸解決中。所謂流通、非流通的問題,就是當年股票發行時,硬性規定原有的股票不能流通,這樣只有通過市場公開發行的那部分可以流通,這就是非流通股的來歷,後來股權分置改革,讓非流通的股份通過支付對價,變成可流通股份,並通過承諾分批分階段逐漸變成可流通的,這樣幾年後我們的市場就是全流通了,沒有非流通股。但即便是流通股並非都會拿到市場進行交易的,其中部分股權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會被鎖定,比如剛上市公司的原始股、網下或者定向增發的新股、高管人員的持股等等。
搞清楚這個,就知道沒有規定非流通股必須是誰持有的問題,也沒有流通和非流通各占多少的問題,非流通股僅僅是現階段正在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所有的股份都享受壹樣的分紅權,不管股權是不是流通的。股民手裏的流通股當然也享受分紅。
流通股就是市場上每天交易的股份,全部被外資控制?不可能出這樣的事吧,妳的意思是國內的居民都壹起賣,然後外資進來買?這個恐怕不是誰能夠控制的事。真要是壹家機構全部收購,那也可以恐怕要支付比市場價高得多的價格進行要約收購。壹旦收購成功,那這個就不是公眾公司了,就退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