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之“觀”
**“道德經”之“觀”//“道德經”提出了很多和客觀世界互動的方法,“觀”就是其中之壹。第54章,“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這個“此”,就是說“觀”。妳看,老人家還挺看重這個方法。其實,這個方法我們也在用。國家在觀察,誰可以合作;資本在觀察,誰可以投資;股民在觀察,哪支股票可以購買;我們也在觀察,機會在哪,朋友在哪,美好在哪!“觀”字,有太多的內涵!觀天,觀地,觀事,觀人,觀心,內觀外觀,正觀反觀,這麽多“觀”字,自然就有了方法論,有了辨證法。同壹個事物,妳觀與我觀,結論可能完全不同。有人常說看走了眼,說實話就是“觀”功不夠!再比如“內觀”,王陽明就把它發揮到了極致,我們也認可這種哲學。而很多觀點卻認為“陽明心學”是亡國之學!妳看,如此的針逢相對![合十]所以,這“觀”中之“道”,我們不能不懂!而它就在“道德經”中![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