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泰語民族和東南亞的傳統節日。那壹天,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以及臺灣省新北市九龍城、中和區等海外泰國人聚居地的民眾,壹大早就起床沐浴佛事,然後開始壹連幾天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互相潑灑純凈水,祈禱洗去過去壹年的煩惱。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4月中旬,壹般持續3到7天。潑水節是展示傣族水文化、樂舞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俗崇拜等傳統文化的綜合性舞臺。它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產地:
又稱“浴佛節”,傣語稱為“畢麥”(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壹帶的傣族人也稱這個節日為“上漢”、“上簡”。這兩個名字都來源於梵文,意為周轉、變化和轉移,意思是太陽在黃道十二宮運行了壹周,開始過渡到新年。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慶祝了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