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形聲字。從火上看,聲音很大。本義:篝火,古代邊防警報的煙火)。
2,同本義。子和魏到了,北境傳來烽火,說:“趙寇已到,入關了。”——《史記·魏公子列傳》
3.指戰爭。戰火在四處燃燒。
4.指的是烽火臺。如:風子(守烽火臺的士兵)。
5、指火。去森林裏沖下壹個地方,躲避官方。——《韓曙》。
造句:
1,登上第壹座烽火臺,仰視。萬裏長城雄偉壯觀,蜿蜒在群山之中。它到達山頂,沿著山脊沈入深谷。
2,篝火在城西百尺,黃昏獨自坐在海風裏。
3.他父親經歷過那種戰爭年代。
4.雖然壹個國家被分裂,但山川永存,樹木和青草的春天又回來了。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5、秋天到邊城壹角,篝火在高臺上閃耀。悲歌擊樓,倚高酒,這才是悠閑!誰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將層層暮色全部推開?灞橋邊的炊煙,曲江邊的美景,應該佇立在月光下,等待我軍收復失地,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