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方面,原油原材料成本下降是提振實體經濟的利好消息。
但為什麽實際情況遠非如此呢?這其中的秘密在於流動性過剩導致的投資投機熱。
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不減產可能與整個市場的走勢和未來的選擇方向有著特殊的關系。
從另壹個角度來看,油市下跌本身可能對實體經濟是利好,反過來可能對股市有促進作用。
但是現在這個因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多關註的是金融市場,而不是實體和企業。
此外,石油作為壹種特殊的資源,更具有戰略性。當油價持續下跌時,
各國石油儲備已經連續增加了12周左右,石油儲備增加的現象尤為突出。
在市場看來,由於原油價格下跌,美國股市在壓力下大幅下跌。
紐約三大股指全線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超過300點。
本周結束時,該股大幅下跌,現已創下自9月底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但是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股票的下跌帶動了美元和匯率的下跌。
會給美聯儲隨心所欲的加息帶來非常好的條件,會帶動美元貶值。
所以美元的特殊性,在石油層面也不同於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