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賺的比股價還多,那就是吧成本做成負的了。例如妳做中石油,如果新股申購中簽1000股,那麽妳要交16750,因為中石油發行價是16.75,新股上市妳把它賣掉,當天怎麽也能買到40元,妳就收回了差不多40000,這樣妳就賺了23250,等到中石油跌倒10元,妳再買入1000股,那妳要花10000,這是妳持有這1000股中石油的成本就是(16750+10000-40000)/1000=-13.25元/股,也就是妳的持股成本為每股-13.25,只要中石油還在市場上交易,那麽妳就是賺的,每次分紅妳都相當於白撿,對於這樣的股票,妳完全可以壹直持有並傳給子孫後代,即便那壹天股票壹分錢也不值了,對妳也沒有實質的損失。
當然,這樣的做法有“機會成本”,即妳失去了用這部分錢去尋求更高的收益的機會。
把成本做成負的壹般是保守型投資者的信仰,他們不願意承擔風險,喜歡通過壹級市場的申購先獲取可觀的收益,然後再在二級市場適時補進股票,從而達到本金不可能損失的事實,這種策略雖然效率未必很高,但是相當穩健。
當然,短線高手也可用頻繁在二級市場波段操作,或者倉位調整法(charly 說的方法)操作,達到對某只股票的負成本持有,這個需要相當的技巧和壹定的運氣,具體操作起來難度是非常高的。
所有上述的負成本都僅指資金成本而言,並沒有考慮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