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虧損1萬元和少賺1萬元後,人們更多的是心痛直接虧損的1萬元,產生自責和悔恨;但對於另外壹個賬戶沒有買入股票而帶來的機會成本損失,則沒有感覺。人們總是過分關註直接損失,對從口袋裏流出的1萬元非常在意,而對本來可以裝進口袋的1萬元卻不以為然。
心理學上,忽視未得收益是損失規避效應的壹個重要表現。這種對待未得收益的麻木態度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理性地說,原本可以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其實就是妳的損失;直接損失和未得收益是壹樣的,應該同樣引起重視,壹視同仁。比如,壹筆資本金沒有更好地投資利用,其實也是壹種損失;相反,同壹筆資本金沒有選擇其他會虧本更多的方案,這也是壹種盈利形式。
建議在挑選投資品種時,投資者應該擴大選擇範圍,通過比較,在有限範圍內最大化地使用投資資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