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通信有什麽特點?
戰地新聞是活躍在我軍新聞宣傳史上的壹個獨特體裁。在國內,戰場通信起源於第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發展於抗日戰爭,成熟於解放戰爭。其間湧現出範長江、華山等壹大批戰地通訊作家,寫出了許多戰地新聞的經典作品,為抗美援朝戰場戰地通訊的空前繁榮奠定了基礎。戰地通訊作為通訊體裁的壹個分支,能夠被我黨我軍軍事記者巧妙運用並發展到極致,也與其題材的獨特性和我黨我軍的發展特點相壹致。我們黨和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面臨著極其惡劣的政治環境。為了向全國人民反映黨的政治主張,展示黨領導下的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人民解放軍的嚴明紀律和戰鬥精神,處於輿論劣勢(輿論傳播手段、輿論環境和信息傳遞方式的劣勢)的黨的新聞工作者只能利用這種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感情的報道體裁進行新聞宣傳。在朝鮮戰爭中,相比較而言,我軍的新聞宣傳手段、方式和方法處於更加不利的境地。由於受交通條件、傳輸手段和戰場環境的影響,及時快速地傳輸信息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輿論戰的反對者都是武裝到牙齒的,與其打壹場“短、平、快”的輿論戰顯然不現實。因此,我們不得不充分利用戰場傳播的特殊形式,在新聞傳播的全面、深入甚至“煽情”方面寫文章,以達到“勝敵壹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