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之後的盲目擴張,中國經濟壹直處於被刺激的邊緣。隨著通貨膨脹和店面租金的上漲,各大品牌為了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碾壓其他品牌,開始了市場競爭。但是價格壹直在上漲,體育用品市場各大品牌開始急劇擴張,導致體育用品供過於求,只能降價。然而,隨著租金的上漲,每個公司都不得不降價。
資本不足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品牌因為成立時間長,市場基礎比較好,所以實力很強,而李寧在國內市場有優勢,但是定位選擇錯了。2010李寧主打年輕人,沿用了之前的宣傳口號,但此時的李寧過於草率。如果我們現在使用這樣的市場策略,這是壹點點。
由此可見,李寧的操作過於草率。他想和那些不用學走路就已經會跑的孩子壹起玩。肯定是格格不入的,經營不好,就會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