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壹個叫本·福特的美國物理學家發現對數表的前幾頁比後面幾頁更臟,這說明平時看前幾頁的人更多。本·福特進壹步研究後發現,只要數據中有足夠多的樣本,數據中以1開頭的數字出現的頻率就不是1/9,而是30.1%。以2為首的數字出現的頻率為17.6%,之後依次遞減,9出現的頻率最低,只有4.6%。本·福特開始調查其他數字,發現在各種完全不同的數據中都發現了這個規律,比如人口、物理化學常數、棒球統計和斐波那契數。
在1961中,壹位美國科學家提出,這個福特定律其實是壹個數的累加導致的現象,即使沒有單位數。舉個例子,假設股票市場的指數從1000點開始,以10%的年率上漲,那麽指數從1000點漲到2000點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從2000漲到3000只需要四年多;但如果指數要從10000點漲到20000點,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以1開頭的索引數據要遠遠高於以其他數字開頭的索引數據。
2001年,美國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宣布破產。當時有傳言稱其高層管理人員涉嫌做假賬。事後發現安然公布的2001到2002年的每股收益數字不符合本·福特定律,證明安然高層確實更改了這些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