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會出現另壹種花的圖案。不斷地轉,圖案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叫“萬花筒”。萬花筒誕生於19世紀的蘇格蘭.由壹名研究光學的物理學家發明。2~3年後,幾乎同壹時期傳到了中國和日本。19世紀初葉,中國的很多玩具進入日本時、其中也包括了萬花筒。當時,作為利用光學的遊戲,新鮮而有趣,萬花筒成為糖果店吸引孩子的招牌玩具。 萬花筒的圖案是如何來的呢?原來是靠玻離鏡子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壹個三棱鏡,再在壹頭放上壹些各色玻璃碎片,這些碎片經過三面玻璃鏡子的反射,就會出現對稱的圖案,看上去就像壹朵朵盛開的花。 萬花筒的原理在於光的反射,而鏡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來成像的,這種成像原理我國遠古時代的古人就已掌握。古書《莊子》裏就有“鑒止於水”的說法,即用靜止的水當鏡子。據說真正的萬花筒玩具是英國物理學家大衛·布爾斯答於1816年發明的,而我國民間也很早就有了這種玩具,而且有創新,生產出了許多新型的萬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