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景祐時期(公元1034-1038年),益州(今四川西部成都)百姓十分貧困,饑民頻頻鬧事,社會極不穩定。景祐二年秋,原本在北京為官的學士楊日言,從北京調到益州道(行政區劃名稱)任轉運使(監督州官、掌管財賦賦稅、了解民情、直接奏稱皇帝的地方高官)。他正處於帝國授權的危險之中。景祖為他送行,並為他寫了壹首曲子,名為《送楊至益州路轉運》,內容如下:
炙心的新生活是直奔仙棚,他看到了岷山的傲慢和忠誠。
玉佩對蕭班的辭呈每況愈下,對他的褒獎也變成了褒獎。
我在靜宜的時候,蠶叢很有錢,我出錢買了別人的棧道。
這次旅行應該更有民風。
鮑照、鮑參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