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邊沁和奧斯汀。
分析派背景:18世紀中後期,法國處於大革命前夕,美國忙於獨立戰爭,德國甚至是壹個多國割據的領土,統壹的民族國家還沒有建立。只有英國在1689光榮革命後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激烈的重商主義政策刺激了國內經濟和海外貿易的興起,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土地資本,使失去土地、背井離鄉的農民成為資本家的大量現成勞動力。海外殖民運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工業革命的壹切條件逐漸成熟。1765年,瓦特劃時代的偉大發明——蒸汽機,開啟了第壹次工業革命的篇章,工廠手工業逐漸被機器工業取代。正如馬克思所說,“每個人都瘋狂地去東方尋找黃金”。在工業革命的瘋狂氛圍中,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人們不再關心自然法中永恒的正義是什麽,法律如何根本不應該引起他們的興趣。正如邊沁所說,“說到自然法,它只是壹個空洞的術語。”人們只想到實在法作為壹種實踐行為準則,如何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如何為追求更大的利益開辟道路。抽象自然權利衰落,功利主義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思潮。這時,與功利主義密不可分的以邊沁為代表的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