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首先指今甘肅天水壹帶。西周時,秦人始祖妃子因養馬有功,被封為“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征有功,被封為“岐山以西之地”,建立了秦國。從此,陜西開始有了“秦”的概念。
陜西,簡稱“陜”或“秦”,是中國人民的壹個省級行政區。
“陜西”最早的地名可以追溯到西周和春秋時期。西周時期,今天河南省陜縣西南地區被稱為“陜西平原”。周初實行大分封,以“陜西平原”定制地理分界線。
東部稱為“山東”,屬周公管轄,西部封召公為國。因此,在《春秋楊公傳》中,有壹個詞“陜西”最早出現在古籍中。
擴展數據:
在鹹陽的秦始皇嬴政“後勇六”,平定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皇帝。
楚漢相爭期間,項羽封劉邦為漢中王,但為了防止劉邦北上,項羽又封了以鹹陽為中心的關中地區三個秦國投降,這就是“三秦”的由來。
現在的“三秦”是指陜北的黃土高原、關中平原和陜南的秦巴山區。
從歷史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用“秦”作為陜西省的簡稱其實更合適。畢竟地處陜西(縣)西部的只是關中地區、陜北延安、陜南漢中,與“陜西(縣)西部”關系不大,卻離不開“秦”。
百度百科-陜西(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