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三陽機車的歷史回顧

三陽機車的歷史回顧

1954年春節,張國安給工廠起了壹個吉祥的名字“三陽”,“三陽電機廠”誕生了。在克服了技術和生產條件上的諸多困難後,研磨燈試制成功,並迅速投入批量生產,成為臺灣省第壹家制造研磨燈的工廠。

三陽的業務在擴大,做得很好。65438年至0959年,三陽擴建臺北內湖工廠,將三陽電機廠改組為三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黃任董事長,任總經理。除了繼續生產研磨燈,三陽電機廠還準備制造機車。1961年,三陽改組為“三陽實業有限公司”,資本1000萬。與本田合作生產50CC、150CC、160CC機車,是臺灣省第壹家制造機車的公司,自制率達30%。機車生產時代,三陽。

從65438到0967,三陽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新工廠,與日本本田簽訂二期技術合作,壹躍進入汽車生產時代。新工廠於1969開業,並推出“傅貴”牌轎車和“發財”牌皮卡。1970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合作制造“百福”牌卡車。1974年,三陽公司投資2.3億元,美國本田公司投資3000萬元,共同生產更先進的“狼”125CC機車。1976年,三陽自主研發成功“Stitian Tie”品牌氣缸,5萬公裏質保,夯實了汽車工業的堅實基礎。1977年生產了“梅西汽車”,銷售非常成功。月銷量達到500多臺,使三陽公司成為“臺灣民營制造業500強”中的第21家企業。

到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三陽的快速發展,原有的車間和生產設備已經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生產需要。於是三陽花巨資在新竹工業園買了10萬平地建三陽新豐廠,壹天可以生產1000臺機車和200輛汽車。當時政府要求汽車的自控率為50%,三陽新豐廠設計的設備可以應付80%的自控率。1980年,新豐工廠建成,加入生產行業。那壹年,品質卓越的“梅西五門”轎車上市。1981年,三陽機車產量突破百萬,同時誕生了銀狼125型機車和最先進的電動滑板車——三陽大科達機車。1982年3月,整臺機車首次出口多米尼加,打開了三陽公司的出口市場。同年,1400CC四門轎車和王瑾90CC機車上市。1983年,90CC機車下線,同年三陽鑄鋁廠、鑄鐵廠開工,三陽上升至臺灣民營制造業500強第12位。在1984慶祝三陽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推出並主導50CC機車。從65438年到0985年,臺灣經濟蕭條,增長率只有4%,整個汽車、機車市場呈現負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三陽的汽車、機車依然實現了27%的高增長,年營業額110多億,稅前凈利潤9億,是三陽創業以來最好的成績,排名上升到“臺灣民營制造業500強”第十位,躍升壹位。

1981年,黃去世,其子接任三陽董事長。1986年,張國安被迫離開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