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社會保障基金的國外監管

社會保障基金的國外監管

國外如何監管社保基金

美國社保基金:不投資股市和房市。

相比美國的各種金融投資方式,社保基金是最審慎保守的管理方式。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近日訪美期間接受《國際先驅論壇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深化改革和開放,需要借鑒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的成功經驗。”那麽,美國的社保基金是怎麽運作的呢?

“最保守”的管理方法

美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當時老年人的貧困率超過50%,急需政府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羅斯福總統為此制定了初步的社會保障機制,後來進行了改革。美國的社會保障基金主要指“聯邦老年、遺屬和殘疾人保險信托投資基金”(OASDI),由強制性工資稅形成。該基金由壹個特別信托基金管理,共有6名受托人(董事),其中4名由他們在聯邦政府中的職位自動任命,分別是:財政部長(管理受托人)、勞工部長、衛生部長和社會保障部長。另外兩名成員由總統任命,經參議院批準,任期四年。在田成平與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的會談中,趙小蘭向田成平介紹了美國社保基金的運作規則,並壹再強調美國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上相當謹慎。根據法律規定,信托基金不僅由聯邦政府統壹集中管理,而且收支盈余必須投資於聯邦政府擔保的有價證券並附帶利息,所得利息也存入信托基金。也就是說,社保基金根本不允許投資股票或房地產開發。當然,社保基金不允許投資股票和房地產。除了規避風險,還在於社保資金的龐大。壹旦涉及商業活動,可能會對股市和房市產生重大影響。但這種投資也註定了社保基金的回報率非常低。根據美國社保基金2005年的報告,到2004年底,社保基金在美國已經覆蓋了6543.8+570億人,有4800萬人領取了社保基金,每年支出4930億美元。當年聯邦社保基金收入6580億美元,總資產達到6543.8美元+0687.0億美元。截至2004年底,社保基金年投資收益率為6.0%,全部資產為概念特別國債和年利率為3.5% ~ 9.25%的國債證券,無任何股票資產。

選舉話題聚焦社會保障改革

但隨著美國戰後“嬰兒潮”步入老年,社保支出壓力加大,美國社保基金面臨可能入不敷出的局面。布什總統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美國社會保障體系面臨破產的危險,有必要進行重大改革。按照布什的思路,美國社保基金將“部分私有化”,社保基金和私人基金壹樣,也可以部分用於股市投資。此舉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有效改善社保基金的運營,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會加劇“保命錢”的風險。如何改革社保基金是美國大選的壹大焦點。

企業資金是第二道“保險鎖”

除了國家主導的社保基金,很多企業也有相關的養老金制度,或者說企業年金。這種社會二次“保險鎖”的特點是企業出資,個人自願,政府給予稅收優惠。隨著美國社會保障領域改革的深入,政府對企業養老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有效減輕國家財政的社會保障負擔。比如上個月17,布什簽署了新的養老金改革法案,嚴令美國企業必須撥出足夠的年金來保證員工的退休福利。根據新法案,美國企業必須為員工養老金計劃承擔更多責任,將比例提高90%至100%,並在未來7年內補足拖欠的養老金。資金不足的企業將受到嚴厲處罰,資金不足80%的企業將被禁止提高福利待遇。對於新法案,支持者認為,它至少會填補退休保障體系的漏洞,有助於為美國人提供更穩定的退休福利。布什稱該法案是“30多年來美國養老金法律制度最廣泛的改革”參議員麥克·恩奇(Mike Ench)表示,這壹法案將成為未來美國退休保障機制的基石。但批評者也認為,這將增加企業負擔,削弱企業競爭力。

新加坡社保基金:嚴禁政府挪用。

新加坡是壹個只有400多萬人口的小島國。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加坡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會保障制度,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養老保障制度——“中央公積金制度”。這是壹個全面的社會保障儲蓄計劃,為數百萬新加坡人提供退休後的生活保障和信心。

7月1955,1日,新加坡頒布《中央公積金條例》,開始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度,並成立中央公積金局處理相關事務。50年來,為滿足新加坡人在住房、醫療、家庭保障、投資理財等方面的需求,中央公積金局實施了多項創新措施,將制度從建立之初單壹的養老金功能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幾大方面,包括退休、醫療保健、擁有房產、家庭保障和公積金儲蓄增值等。

社會保障的基石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是政府、雇主和雇員的強制性儲蓄保險。作為新加坡最重要的保護網和社會保障的基石,中央公積金規定55歲以下成員的個人賬戶分為普通賬戶、健康儲蓄賬戶和特殊賬戶。

其中,普通賬戶中的儲蓄在經批準的情況下可用於住房、保險、投資和教育支出;健康儲蓄賬戶用於經批準情況下的住院費用和醫療項目費用;專戶儲蓄用於養老和應急支出。55歲後,其個人賬戶改為退休賬戶和醫療保健儲蓄賬戶,其成員可在中央公積金計劃賬戶中的金額達到最低要求後提取部分儲蓄。

政府盡壹切可能確保公民的利益。

由於公積金制度規定,其成員可以使用部分積累的資金購買房屋、股票和支付教育、住院和醫療費用等。,為避免過度使用公積金進行其他支付對養老保險的影響,新加坡政府自6月1987 65438+10月開始實施最低存款計劃,規定達到55歲後,必須在其公積金賬戶(單獨的退休賬戶)中為62歲退休後的生活預留最低存款。每年7月,公積金局都會調整最低繳存額,以達到預定的目標金額。目前最低存款約為9萬新元(約合5.7萬美元)。

此外,為了鼓勵新加坡人為失業的配偶或父母儲蓄養老金,公積金局在1987開始實施最低存款要求,即當其父母或配偶在55歲時無法達到最低存款要求時,成員可以選擇以現金或公積金儲蓄的方式彌補,成員每年可享受最高7000新元(約合4440美元)的免稅扣除。同時,55歲以下的成員可以選擇將其公積金儲蓄從普通賬戶轉移到特殊賬戶。目的是填補特殊賬戶最低存款所需的現金,也是為了幫助會員在退休時為自己積累足夠的現金儲蓄,享受特殊賬戶更高的利率。

年滿55歲且達到退休賬戶最低存款額後,成員可壹次性提取公積金,也可在以下情況下提取公積金:永久離開新加坡或永久殘疾或精神失常。如果成員死亡,其公積金也可以作為遺產,指定受益人可以申請提取。

完善法律法規確保公積金安全

新加坡政府認識到,公積金是管理國家薪酬政府和整體經濟的壹個非常有效的工具。面對數額巨大的公積金存款,政府並沒有挪用去建辦公樓和市政建設,而是在加強管理和服務上進行規範。

國家制定了公積金法,公積金局是法定機構,有財務和行政自主權,總裁有權查公積金賬目。公積金局主要由雇主代表、雇員代表和政府代表組成。相對獨立的組織機構,代表三方利益的高標準監督管理模式,為加強公積金管理,確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礎。

為了方便會員及時領取公積金,政府在居民集中的地方增設了服務網點,利用電子化手段方便會員查詢和管理公積金存款。嚴格管理,真誠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保證了公積金的安全運行,促進了參與成員的繳存額不斷增加。

新加坡的公積金有300多萬成員,公積金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國民健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