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做生意,就不得不提起劇中的壹個關鍵人物,吳家東院的大當家吳蔚文。
劇中的商人很多,可真正能夠把生意做透做好的當屬吳蔚文了,因為他做生意始終慣透著四個字——在商言商。
所謂在商言商,即商家站在經商的立場上來談問題,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問題。在商言商本無可非議,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商家亦要講究信譽和策略,才能有真正的效益。
沈家和吳家同屬涇陽城中的生意大戶,但是沈家始終和吳家差壹大截,怎麽努力也追不上,這和吳蔚文的經營管理是離不開的,除了謹遵的在商言商之外,還有哪些是促使他成功的要素呢?
吳蔚文有壹個響當當的外好叫三硬商人,即人硬,貨硬,脾氣行。古人經常說,人如其名,名即是人。所以這個外號裏蘊含的深意可想而知,我們壹起解讀壹下這三硬裏面的深刻寓意。
吳蔚文沈浮商海多年,起初他自己也是白手起家,從小生意做起,摸爬滾打了數十年,才坐穩了涇陽首富的寶座,想必早已嘗盡商海裏的人間冷暖。
所以他深知壹個合格的商人必須有壹個剛硬的內心,因為軟弱就意味著會被人討價還價,會無緣無故地挨同行欺負。
這種剛硬給他帶來強大的氣場,讓他在與人談判時說壹不二,對方會被他的氣勢所鎮壓;讓他在管理家族上順心順手,使吳家上下老小唯他那馬首是瞻;
這種剛硬塑造了他健全的品格,使他顧全大局,不為眼前小事計較,更不為當前小利所迷惑,劇中有兩個例子可以充分證明這壹點。
第壹個是放吳聘被沈星移打成重傷之後,眾人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當得知是被何人打傷時,吳家三叔氣勢洶洶地建議找人痛打沈星移,把這個仇報了,但是被他遏制了,說明他顧全大局,以免亂上添亂,還是先解眼前緊急之事。
第二個是在商行討論布匹生意時,負責該事的掌櫃提議說,府布今年又漲價了,建議囤府布。疑布的價格比較穩,吳蔚文當機立斷地選擇囤穎布。這就好比現代的股票,漲幅最快的永遠跌的最慘,平穩增長才是王道,事實證明他的眼光非常好。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生意,這壹點都值得我們反復深思,然後改用學習,把心胸放寬放廣,把眼光放院放長,我們才可以像吳蔚文壹樣遇事不亂,做出壹番成績。
吳蔚文經商多年,深知信譽對於壹個商人來說就是他的命根子,而信譽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產品質量的好壞。
起初為了和沈家爭奪軍需膏藥的訂單,兩家都把價格壓得都非常低,後來沈家步步緊逼,以至於吳家把價格壓到了七成,在壓下去就虧本了,因為這藥膏中有壹味十分昂重的藥材血竭。
周瑩建議可以用杜鵑花的葉子來代替血竭,因為二者有壹樣的功效,並且所有的藥材都會被碾成藥沫,沒人會發現這到底是什麽,就在眾人喜笑顏開之時,吳蔚文卻大發脾氣,他說,弄虛做假,是我吳蔚文壹生中最痛恨的事。
不難看出,他是壹個十分註重品質的商人,因為壹個人的經商手法往往貫徹著這個人的內在品質。
古往今來,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商人數不勝數,最有名的就要屬三鹿奶粉事件了,領導人為了讓自家的奶粉喝起來更純正,競爭市場份額,添加了大量的三聚氰胺,導致嬰兒小腦萎縮,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自絕後路。
在吳蔚文眼裏,手腕剛硬可以,獨斷專行可以,霸占壹方也可以,但是唯獨欺瞞哄騙絕對不可以,這不僅是他的底線,而是全天下所有商人的底線,能說出口的不計其數,做到的卻少之又少。
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壹個難搞的脾氣,其實不是企業家脾氣壞,而是他們想法多,顧慮也多,因此容易發脾氣。畢竟他們做的選擇關系到企業的走向和所有人員的去留,所以他們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吳蔚文也經常發脾氣,氣吳聘為了周瑩做事總是先斬後奏,沒有原則;氣周瑩總是不懂禮儀,說話辦事總是沒規沒矩,有失體統;但有壹點非常可貴的是他從來不會因為發脾氣而對壹個人產生偏見。而且他愛才惜才,在他眼中,是金子就該好好發光,壹如既往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周瑩就是最好的例子,眾所周知,周瑩具有極高的經商天賦,吳聘提議她去聽六篆廳的晨會,因為這樣可以讓她多聽多學,豐富見識。雖說吳蔚文剛開始的時候有些猶豫,最後還是同意了。
在晨會上吳家三叔提出異議,女子怎麽可以進六篆廳,他回了這麽壹口話:做生意,三分靠機遇,五分靠天賦,七分靠眼光,而這些,周瑩都有,憑什麽不可以進。可見他的壹視同仁,不偏不倚。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把自己私下裏的小情緒帶到工作當中來,讓本該完成的工作事倍功半,讓本該成為好朋友的人壹拍兩散。這樣做是非常愚蠢的,我們要學會收斂自己的脾氣,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工作,從而完善自己的人生。
就像《追風箏中的人》中的哈桑壹樣,我們每個人的壹生中都有壹個屬於自己的風箏,那就讓我們堅守的信念,我們邁起輕快的步伐,要用自己最美的姿態去追尋,因為信念,永遠是最可貴的。
吳蔚文的壹生深刻地詮釋了商人的內涵,所謂商人,趨利而來,逐利而往,來來往往之間,相互探索之間就會有交流和碰撞,如果都只顧追逐自己的利益,那麽勢必會水火不容、相互傷害,商人就會被人戲稱為“傷人”。
縱橫商海幾十載,十年風雨苦茹辛。吳蔚文的三硬在任何朝代任何生意都能適用,希望在聽君壹席言之後,妳能夠有壹個好的收獲。
《那年花開月正圓》系列劇評
生逢涇陽,我們為什麽都要爭學做周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