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釤釹定年和釹同位素地球化學

釤釹定年和釹同位素地球化學

6.2.3.1 Sm-Nd測年法

Sm和nd屬於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的第三副族(也稱鑭系或稀土元素,原子序數分別為62和60),兩者都有七種同位素。兩種元素的同位素相對豐度和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見表6.4。

Sm-Nd方法是基於α衰變產生的147Sm的衰變反應;

地球化學

表6.4釤釹同位素的相對豐度和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根據N.E .霍爾登,1980)

根據衰變定律有:

地球化學

考慮到樣品中的初始Nd同位素組成,將公式(6.25)的兩端除以穩定同位素144Nd得到:

地球化學

其中:(143Nd/144Nd)S為當前樣本的比值;(143Nd/144Nd)0是樣本的初始比值;(147Sm/144Nd)S是147Sm和144Nd的原子序數比。λ是147Sm的衰減常數;t是樣品形成的年齡。

Sm-Nd測年主要采用全巖等時線法或全巖+礦物等時線法,其等時線構造方法與Rb-Sr法相同。要獲得可靠的Sm-Nd等時線年齡,還應滿足以下條件:①壹組研究樣品具有同時性和同源性;②被測樣品的Sm/Nd比值存在明顯差異;③樣品成型後,系統保持Sm和nd關閉。

父子同位素147Sm和143Nd屬於稀土元素,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學性質,使得放射性子體143Nd自然繼承了母體在晶格中的位置,不會逃逸。而且各種地質作用很難使Sm和nd分離遷移,所以Sm-Nd系統壹般容易保持封閉。研究表明,如果體系中沒有流體,經歷過角閃巖相甚至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巖石仍能保持Sm-Nd同位素體系閉合,從而獲得更準確的變質巖年齡信息。由於147Sm的衰變常數較小,所以Sm-Nd法通常適用於測定古巖石的年齡(>:1億年)。

自然界巖石的w(Sm)/w(Nd)比值變化範圍較小(壹般為0.1~0.5),在壹組同系矽鋁巖石中,w(Sm)/w(Nd)比值的差異更小。因此,Sm-Nd全巖等時線法不適用於酸性巖石的測年。同源鎂鐵質和超鎂鐵質巖石的w(Sm)/w(Nd)比值變化較大,采用Sm-Nd全巖等時線法或全巖+礦物等時線法可獲得較好的年齡結果。該方法可用於測定地球上隕石、月光石、古老基性巖和超基性巖的年齡。Hamet等(1978)獲得的Moama球粒隕石全巖+礦物等時線法確定的隕石形成年齡為(4580±50)Ma,(431ND/41ND)。

6.2.3.2釤釹同位素模型的年齡

用公式(6.26)定年的關鍵是要知道樣品形成時的比值(143Nd/144Nd)0,把假定的初始比值代入公式(6.26)計算出的年齡稱為模型年齡。顯然,模型年齡的可靠性取決於初始比率的選擇。

假設原地幔巖漿房是球粒隕石w(Sm)/w(Nd)比值的均質巖漿房(CHUR),假設脫離CHUR源區後地殼巖石w(Sm)/w(Nd)比值不變,則t時刻的地殼巖石為(143 ND/。

地球化學

其中:(143Nd/144Nd)CHUR (t)為t時刻CHUR的比值;(143Nd/144Nd)CHUR和(147Sm/144Nd)CHUR分別是CHUR的現代值,其中(143 nd/144 nd)CHUR = 0.5643.00000000001對於地殼樣品,根據(6.26):

地球化學

其中:(143Nd/144Nd)S (t)是樣本在t時刻的比值;(143Nd/144Nd)S和(147Sm/144Nd)S分別是樣本的現代值。

由於樣品來自CHUR來源區,因此有:

地球化學

聯立表達式(6.27)和(6.28),並將t重寫為TCHUR,則:

地球化學

式中,TCHUR為樣品相對於CHUR的Nd同位素模式年齡,代表地殼物質與CHUR分離的時間或殼幔分異的時間。

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地幔是隨著殼幔分離而虧損的,因此相對虧損地幔(DM)計算的nd同位素模式年齡更為合理。通過類似TCHUR的演繹,有:

地球化學

公式中:TDM為樣品相對於虧損地幔的Nd同位素模式年齡,代表地殼物質從虧損地幔中分離出來的年齡;(143Nd/144Nd)DM和(147Sm/144Nd)DM是以大洋中脊玄武巖(MORB)為代表的虧損地幔的現今同位素比值。壹般情況下,值為(143 nd/144 nd)DM = 0.51315和(147 sm/144 nd)DM = 0.2135(r . g

如果巖漿直接來源於虧損地幔物質的部分熔融或差異結晶,則巖漿的結晶年齡接近DTM,如果巖漿來自早期地殼物質的再循環或殼幔混合,則巖漿的結晶年齡小於TDM。沈積巖中的TDM(主要是細碎屑巖)壹般只代表地殼物質的年齡或區域地殼形成的平均年齡。如果地殼物質的Sm/Nd比值在形成後發生了變化,就需要用壹個兩階段或多階段模型計算其模型年齡(iLew,1988)。

6.2.3.3釹同位素地球化學

由於nd同位素具有以下特點:①Sm和Nd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性質,除了在巖漿作用過程中w(Sm)/w(Nd)比值能有壹定程度的變化外,其他地質作用很難分離Sm和Nd,特別是在地質體形成後的風化、蝕變和變質作用過程中。②部分太古宙樣品的143Nd/144Nd初始比值均落在球粒隕石的143Nd/144Nd演化線上,說明地球早期演化階段的Nd同位素初始比值與球粒隕石非常壹致,我們獲得了相關信息。③年輕火山巖的Nd同位素研究表明,143Nd/144Nd與87S86/Sr原子豐度比有很好的負相關性。因此,Nd同位素對探索地幔、地殼演化、殼幔交換、巖石成因和物質來源具有重要意義。

Nd同位素(143Nd/144Nd)0的初始比值是Nd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的重要依據,可用等時線法獲得。對於已知年齡的樣品,也可以通過測量樣品的143Nd/144Nd和147Sm/144Nd的原子豐度比,代入式(6.26)得到。

由於143Nd/144Nd的原子豐度比在整個地質時期變化不大,因此引入εNd參數,即:

地球化學

其中:εNd(0)代表樣品的電流(143Nd/144Nd)S與電流(143 nd/144 nd) CHUR比值的偏差。

地球化學

其中:εNd(t)代表時間t (143Nd/144Nd)S(t)時樣本與時間t時Chur (143 nd/144 nd)的偏差..其中(143Nd/144Nd)CHUR(t)和(143Nd/144Nd)S(t)可以分別從公式(6.27)和(6.28)中得到。

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大離子的石元素親和力通常優先富集在上地殼的巖石中。為了準確表征地殼巖石中Nd和Sr同位素組成的變化,需要引入fm/SNd參數,即:

地球化學

其中:(147Sm/144Nd)S和(147Sm/144Nd)CHUR分別為當前樣本和CHUR的比值,fSm/Nd代表當前樣本(147Sm/144Nd)。通過演繹:

地球化學

其中:QNd = 24.7t是年齡(單位為Ga)。εNd(t)值大於0,表明物質來自虧損地幔;εNd(t)小於0,表明物質來自地殼或富集地幔源區;εNd(t)接近於0,表明物質來自球粒隕石型的未分化原始地幔。

Sr同位素也可以由對應於上述的參數表示:

地球化學

上式中:(87Sr/86Sr)S和(87Rb/86Sr)S為樣品的現今同位素比值;(87Sr/86Sr)U.R和(87Rb/86Sr)U.R是均勻U.R的現今同位素比值,前者為0.7045,後者為0.0827。(87Sr/86Sr)S(t)和(87Sr/86Sr)U.R(t)分別是t時刻樣品和地球均質儲層的同位素比值;εSr(0)代表樣品的當前Sr同位素比值與地球中均質儲層的當前Sr同位素比值之間的偏差;εSr(t)代表t時刻樣品的Sr同位素比值與t時刻地球中均勻存儲的Sr同位素比值之間的偏差;fRb/Sr表示當前樣品的(87Rb/86Sr)S比率與地球中當前均勻儲存的(87Rb/86Sr)U.R比率的偏差。

殼幔系統εNd(t)的演化通常用εNd(t)-t變分圖表示(圖6.4),其中CHUR線表示原地幔相當於球粒隕石的演化線,εNd(t)值始終等於0;DM線代表虧損地幔的演化線,ε nd (t)隨著時間的演化向正增長的方向演化,虧損地幔的εNd(t)平均值為+10。C線是地殼物質的演化線,稀土元素的組成模式是對的(輕稀土大於重稀土),說明地幔分異形成的地殼物質在向εNd(t)遞減的方向演化,這條演化線的陡度取決於地幔分異產物中的fSm/Nd值,fSm/Nd值大,C線陡,fSm/Nd值小,C線緩;C線與虧損地幔演化線的交點為TDM,C線與CHUR的交點為TCHUR。

殼幔系統同位素示蹤壹般采用Nd、Sr同位素綜合研究,以εNd(t)-εSr(t)圖(圖6.5)為例。該圖被兩條直線εNd(t)=0和εSr(t)=0分成四個象限:

I象限εNd(t)>0,εSr(t)>0,該區樣品較少,壹般為海水蝕變的蛇綠巖,如薩邁勒蛇綠巖εnd(t)= 7.8±0.3,ε Sr (t) =-20 ~+30 (M.L .麥卡洛克,1981)。

象限ⅱεNd(t)>0,εSr(t)& lt;0,來自虧損地幔的樣品都屬於這個象限,如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巖和島嶼玄武巖。

圖6.4殼幔系統εNd(t)-t演化示意圖

圖6.5εnd(t)-εSr(t)的示意圖

ⅲ象限ε nd (t) < 0,εSr(t)& lt;0,而且這個象限的樣本很少。如下地殼某些麻粒巖相巖石的εNd(t)為負值,εSr(t)為小正值。

ⅳ象限ε nd (t) < 0,εSr(t)>0,地殼物質樣品主要落在該區域,其中來自上地殼或年輕地殼的樣品落在象限的上部區域,來自下地殼或古地殼的樣品落在象限的下部區域。需要指出的是,年齡相近的地殼物質樣品中Nd、Sr同位素的變化仍然可以有各自的特點。通常εNd(t)值變化很小,而εSr(t)值變化很大。地殼樣品中εSr(t)值的變化範圍是εNd(t)值的10~100倍,表明大陸地殼Sr。

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εNd(t)-εSr(t)圖是分析物質來源的有效方法,此外,根據εNd(t)-εSr(t)的相關性,還可以討論殼幔演化、殼幔相互作用和地幔的不均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