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居家理財,壹個專註於分享投資理財知識與技巧的銀行從業者。我認為,現在買股票,不壹定要選擇大市值的白馬股了,因為市場環境和機構投資偏好發生了改變,購買中小市值的股票也有“錢途”。具體分析如下:
壹、白馬股結束了持續上漲的走勢從2019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中國A股走的是壹波白馬股行情,以貴州茅臺、長春高新等為代表的白馬股價格不斷創新高,走出壹波大牛市。與此同時,壹些小市值的股票卻壹直陰跌。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人認為買股票就要買白馬股。
但2021年下半年以來,白馬股終止了單邊上漲的走勢,股價出現了調整,例如貴州茅臺從2627元的高點跌至1700元上下,長春高新也從523元的高點下跌至300元上下。“茅指數”壹路上漲、高歌猛進的走勢結束了。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不再將大市值的白馬股作為投資的唯壹選擇。
二、優質小市值股票進入了機構投資者的視野2021年下半年以來,小市值股票終止了壹路下跌的走勢。壹些優質的小市值股票,重拾升勢,持續上漲,甚至創出了新高。這壹現象的背後原因,是機構投資者關註並開始投資優質的小市值上市公司。
作為目前市場上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的投資動向具有壹定的引領作用。針對2021年下半年市場波動加大、部門熱門賽道(板塊)出現回調的情況,基金公司挖掘市場機會的視角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壹些中小市值股票、甚至是相對冷門的行業和公司也進入了基金公司的投資視野。
根據相關數顯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調研了548家上市公司,其中壹些上市公司多次被調研,這些多次被調研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不大,許多公司市值不到100億元。
從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中發現,不少基金機構已經在中小盤個股中獨家“潛伏”,有34家平均市值不到54億元的上市公司流通股東中出現了“只有1家基金公司”的情況,不少中小公司成為某個基金公司的“獨門重倉股”。
其實,基金公司等機構轉向挖掘優質的中小企業潛力股,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符合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要求。因此,市場風格從大市值龍頭股向中小股轉換,會成為中國A股今後壹段較長時間運行的特點。
三、購買股票要有壹定的前瞻性中國股市是壹個熱點頻繁切換的市場,板塊輪動也很快。上個季度是A板塊上漲,但這個季度A板塊已經轉頭下跌了,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所以,購買股票要緊跟市場風格,不能有過重的“慣性思維”,不要等到熱點板塊已經快走到尾部了才進倉。
要做到緊跟市場風格,就要經常關註市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市場中的熱點要有壹個前瞻性。為此,要在關註市場動向的同時,也要關心經濟發展動向,從中嗅到先機,使自己在購買股票當中具有前瞻性,具備了前瞻性也就具備了賺錢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