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中國最好的轟炸機是什麽?多少?

中國最好的轟炸機是什麽?多少?

專業轟炸機是轟六,但蘇-30MKK戰鬥轟炸機在載彈量和作戰半徑上已經超越轟六。

壹段時間以來有很多關於Bang六K滿天飛的帖子。在這些帖子中,邦六K的定位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更多的是為了擡高邦六K的地位,甚至有壹種說法是,邦六K是美國航母艦隊的噩夢。這太過分了。今天我在這裏對劉邦K的定位做壹個簡單的分析,邀請網友交流。

妳應該看到,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發展,中國海空軍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新裝備更新換代的高峰,近十年來先後裝備了殲-10、蘇- 27SK、蘇- 30MKK多用途戰鬥機、飛豹戰鬥轟炸機等戰鬥機。通過壹系列國產戰機和新機型的入列,以及相關機載武器系統的裝備和戰鬥力的形成,中國海空軍航空兵部隊的作戰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已經從單純的國土防禦發展到具有壹定的進攻作戰能力。在大量裝備先進戰術飛機的同時,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相繼裝備和改進了多型轟-6系列轟炸機。

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聯邦和中國在裝備體系中使用了大量現役特種轟炸機,曾經裝備中程轟炸機的英國和法國將轟炸機退役或改裝用於其他用途(英法轟炸機退役後的作戰空缺主要依靠大風和幻影2000等戰術對地攻擊機來填補)。美國和俄羅斯空軍的轟炸機都是遠程戰略轟炸機,只有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的轟炸機是轟-6亞音速中程轟炸機。

鑒於目前世界上已經淘汰中程轟炸機,我不禁要問,我們中國還有必要堅持改進裝備轟-6轟炸機嗎:目的是什麽?價值是什麽?

壹、戰略轟炸機在歷史上的應用

分析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從特種轟炸機的主要應用領域來分析。自從大型特種轟炸機出現在世界舞臺上以來,有幾個典型案例是特種轟炸機應用最具體的表現。下面我們就從這些典型案例來分析壹下:

1,戰略核打擊和核威懾

戰略核打擊中第壹次使用轟炸機是美國B-29、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的兩顆原子彈,而核威懾的運用曾是50-70年代冷戰期間最亮眼的壹筆,尤其是50年代,攜帶和投擲核武器的唯壹工具是戰略轟炸機,備受矚目。當時追求的是核打擊的威力,核彈小型化的技術還沒有攻克,所以彈頭越來越大,威力越來越大。同時,當時奉行的是“數量威懾”,雙方都要保持足夠的二次反擊力量。所以當時雙方的彈頭可以毀滅地球好幾次。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蘇聯生產了6543.8億噸當量的赫魯曉夫氫彈,美國也生產了3000萬噸當量的核彈。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樣的巨型彈頭只有大型戰略轟炸機才能攜帶。特別是像赫魯曉夫核彈,必須改裝壹個特殊的掛架讓圖-95攜帶。(而像圖-95這麽大的生物只能攜帶壹個。)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略轟炸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正是在這個時期,美、蘇、法、英等國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戰略轟炸機。此外,北約和華約還經常上演壹出好戲,派遣戰略轟炸機到對方邊境巡航飛行,對方戰機緊急起飛。

2.戰略戰術打擊

戰略轟炸機的戰略戰術打擊最典型的案例是英國與阿馬島戰爭中的“黑鹿行動”。阿根廷以武力占領了大西洋中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國防部隨即提出壹攬子作戰計劃,其中最瘋狂的是用英國皇家空軍的火神B2戰略轟炸機在6275公裏的直線距離上空轟炸阿根延港的軍用機場。

“黑鹿行動”由兩架火神戰略轟炸機參與,但只有壹架計劃執行轟炸任務,另壹架作為備用。為了保證這兩架戰略轟炸機能夠完成任務,安全回家,需要11“勝利者”K2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其中兩個是備份)

4月30日夜,13飛機全部起飛,飛往馬爾維納斯群島。8個多小時後,火神向下俯沖,投下21顆高爆彈,成功完成“黑鹿行動”。此後,英國進行了7次“黑鹿行動”,都是同樣的模式,只是目的不同。

這次戰略戰術打擊對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產生了巨大影響,極大地提振了英方的士氣,沈重打擊了阿方。當時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的名為“談判”的漫畫——九枚炸彈組成了英文單詞“negotiation”,可見這次行動的重要性和成功性。

3.簡單的戰術打擊

戰略轟炸機執行的是純戰術打擊,這是美國在近期局部戰爭中開發的新應用類別,也是B-52重生的關鍵。我清楚地記得這壹打擊。伊拉克戰爭時,我正好在英國範堡羅空軍基地(美國在歐洲最大的空軍基地,也是美國在歐洲唯壹部署B-52戰略轟炸機的地區)附近。當時B-52轟炸伊拉克的所有任務都是由這個空軍基地完成的。因此,每當我們聽到B-52的沈悶轟鳴聲,我們就知道6-8小時後,炸彈將雨點般落在伊拉克軍隊或城市上。

在美國的這些局部戰爭中,戰略轟炸機的使用仍然有其非常明顯的特點。在這些高強度的立體作戰中,大量作戰任務由高性能戰術攻擊機執行,遠程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由戰術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發射,完全掌握制空權,基本摧毀或使對方防空網失效。戰略轟炸機剛剛出現,執行的任務大多是近距離空中支援和戰場攔截。當然,原來的戰略轟炸任務——攻擊敵方縱深重要戰略目標的任務,更多的是交給了戰術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

第二,現代高科技戰場改變了戰略轟炸機的應用。

1957和1959年,蘇聯和美國分別研制成功洲際彈道倫理,賦予核武器新的運載和投擲手段。鑒於導彈具有的壹些飛機所不具備的優勢,各國積極推進“火箭核戰略”。在這種認識下,各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熱情迅速下降,戰略轟炸機的存在受到質疑。這引起了戰略轟炸機應用的變化。

1.它正在逐步退出核打擊和核威懾。

戰略轟炸機在核攻擊和核威懾中的應用逐漸減少,主要原因如下:

(1)首先,蘇聯在研制出赫魯曉夫氫彈後發現了壹件非常尷尬的事情——找不到試驗場地。理論上估計這顆氫彈爆炸後的殺傷半徑約為1,000 km,也就是說方圓1,000 km範圍內的所有城市都會被摧毀。這就是所謂的“自我威懾”。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各國對核彈的研究都轉向了小型化,制導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核武器小型化的速度非常快。在這種情況下,核武器的投放和投擲工具更加靈活。現在包括壹般的155 mm口徑加農炮,都成了核武器的投擲工具。

(2)從1998開始,英法都先後將原來的“三位壹體”核力量發展成為單壹的海基核武器。他們普遍認為天基核武器,尤其是戰略轟炸機,容易被攔截,極其昂貴,反應能力和速度也壹般。在這種認識下,目前天基平臺擁有的核彈頭僅占法國核武庫的15%,而且這些天基平臺並不是戰略轟炸機。英國已經完全廢除了天基核武器。

2.戰略戰術打擊正逐漸被取代。

戰略戰術打擊在以色列針對伊拉克核電站的“巴比特行動”之後,戰略轟炸機在戰略戰術打擊的應用領域開始逐漸被取代。本文對該行動進行了簡要介紹,並與英國的“黑鹿行動”進行了對比,從中可以看出遠程攻擊機和多功能戰鬥機在該領域的突出表現。

1980 10在以色列內閣緊急會議上,貝京總理宣布,在伊拉克核反應堆建成並投入運行之前,將對其進行突襲摧毀。這次行動被命名為“鮑比行動”。6月7日,1981、14 F-15、F-16起飛,利用雷達盲區低空直飛沙特,隨後改道巴格達。在1000多公裏的低空飛行後,進入伊拉克境內(飛行高度50-100米),然後14戰機飛向地面,飛行高度只有10-20米。在距離目標64公裏處,F-15迅速起飛為F-16護航,8架F-16迅速進入轟炸航線,15彈準確命中目標。整個空襲只持續了2分鐘。等到伊拉克防空火力醒來,以色列戰機早已離開戰場,安全返航。伊拉克核電站引來滅頂之災,伊拉克邁向核俱樂部的腳步不得不停下來。

這個動作隱秘、快速、準確,就像冠軍揮出的“左勾拳”,充分體現了“快、狠、準”的精髓。英國的“黑鹿行動”相對緩慢,隊形過大,就像黑熊的撕咬。兩者之比,使得世界各國都在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上增加了戰略戰術打擊任務。戰略轟炸機已逐漸退出這壹領域。

3.簡單的戰術打擊

簡單的戰術打擊之壹,原來的看家本領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現在被戰略轟炸機取代,這也是B-52再生的根本原因。目前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主要有B-1、B-2、B-52三種型號,俄羅斯的主要有圖-95、圖-160、圖-22。從這兩個國家過去十年對這些戰略轟炸機的改進來看,B-52和圖-95已經基本退出了戰略打擊和戰略威懾的角色,發展到了純戰術打擊領域。而B-1、B-2、Tu -160、Tu -22由於具備隱身突防、高空超音速突防、低空高亞音速突防等能力,具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因此仍承擔部分戰略打擊和戰略核威懾任務。

B-52和圖-95在戰術打擊領域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巨大的載彈量。B-52的載彈量是F-15的4倍,F-16的6倍,圖-95的載彈量是蘇-30的4倍左右。這兩種戰略轟炸機的另壹個價值在於,其超過10000公裏的遠程航程與空射巡航導彈相結合,使巡航導彈達到了“全球範圍、全球力量”的最高水平。

三、中國轟-6轟炸機的定位和應用

首先要認識到轟-6的基礎平臺是蘇聯在50年代設計的圖-16中程轟炸機。而目前同代同型機全部退役,轟-6在我軍的地位並未受到影響。相反,轟-6轟炸機在我軍仍有保留,近年來還在不斷發展和改進。

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新裝備的J -10、Su - 30MKK、飛豹等先進戰鬥轟炸機,在航程、機載雷達、電子設備、載彈量指標等方面,都比我軍的強-5攻擊機和轟-5輕型轟炸機有了明顯的提高,載彈量甚至達到或超過了轟-6轟炸機正常裝載6噸的標準。此外,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的蘇- 30MKK和飛豹戰鬥轟炸機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突防能力上都超過了轟-6轟炸機。這樣,人們不禁產生了壹些疑惑甚至疑問:轟-6在現代戰場上還有戰鬥力嗎?轟-6在我軍作戰體系中的地位如何?遠程戰術攻擊功能不能取代轟-6在中國空中打擊力量中的地位嗎?

從我們對戰略轟炸機應用領域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上的戰略轟炸機已經逐漸退出或完全退出核打擊、核威懾和戰略戰術打擊領域。執行的是簡單的戰術打擊任務。那麽我們來看看轟六在壹次簡單的戰術打擊任務中的應用表現。

只有對比HVI與蘇-30MKK、飛豹在完成簡單戰術打擊任務上的優劣,才能真正看到世界上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被用來替代中程轟炸機的根本原因。

我覺得這個比較會從載彈量、航程、攜帶巡航導彈這三個方面來討論,現在最流行的。

1,劉海六肚

肚子小壹直是炸彈的缺陷。該彈原型機載彈量只有六噸,僅相當於飛豹,比蘇-30MKK接近9噸的載彈量要小。經過多次改進,特別是更換了“D-30KP”渦扇發動機,轟-6K將擁有更大的有效載荷和更長的作戰半徑,推力更大,燃燒效率更高。但炸彈畢竟是中程轟炸機,怎麽改都沒有限制。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內部的大彈匣,可以在攜帶較大載荷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飛行性能。

2、劉海六條腿

腿短也是炸彈的壹個明顯缺陷。彈原作戰半徑只有1800公裏,僅相當於飛豹,比蘇-30MKK的2100公裏還差。還得益於先進發動機對炸彈作戰半徑的明顯提升,但提升有限。目前我能掌握的最權威的說法是接近3000公裏。(國內相關軍事雜誌前幾期都有相關報道)。這個作戰半徑還停留在多用途戰鬥機和遠程攻擊機的水平。

3.攜帶巡航導彈

有網友認為“只有轟炸機才能攜帶巡航導彈”,這是錯誤的。現在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都可以攜帶巡航導彈,這在國外先進軍事強國早已非常普及,而中國早已克服了這壹瓶頸。J -10,蘇-27,蘇-30,“飛豹”甚至殲8都有這個能力。

我們來對比壹下中國現役的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在實施戰術打擊時的情況。

1和滾流在實施戰術打擊中的缺陷

(1)目標明顯,飛行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現代防空戰鬥機的導彈攔截。

(2)轟六脆弱的自衛能力,需要強大的護航保障。

(3)突防六彈能力低,無法執行先發打擊任務。

(4)作為中程轟炸機,轟-6的原始定位有很大的改進局限性。經過多次改進,無論是載彈量還是作戰半徑,都無法完全超越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

2.六彈實施戰術打擊的優勢。

(1)作戰半徑方面,轟炸6個大型內彈匣使其在大載彈量條件下保持良好的飛行性能,而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的武器需要掛在機身外,會影響其有效作戰半徑和飛行性能。

(2)載彈量和航程都優於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

(3)大型反艦導彈掛載能力強,目前只能掛載“C-601”等反艦導彈。

綜上所述,轟-6中程轟炸機是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重點型號,但性能指標已經太落後。經過航電的改進和更新,並裝備巡航導彈後,轟-6仍具有較強的戰術打擊能力,但其原本作為中程轟炸機的定位限制了其進壹步發展。所以我覺得轟-6在中國的定位是壹個過渡產品,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是真正的戰略轟炸機,遠程攻擊機,多用途。

而且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在世界發展形勢下淘汰中型轟炸機是事實。中國沒有必要長期維持中型轟炸機的存在。我們需要做的是:第壹,研制真正的戰略轟炸機;第二,擴展遠程攻擊機和多用途戰鬥機的功能,讓它們承擔更大的責任。這是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