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本質上是壹個零和遊戲。大盤高的時候,個股價格也高。市值是所有股票的總和乘以價格,所以也高。反之,市值低,由高到低的差額稱為“蒸發”。比如把股票看成“牌”,假設2000點有1000張“牌”,大家看好“牌”——買入——搶購——價格上漲(假設1000元/“牌”)——總市值60。註意這個時候經常被忽略的東西——有人會買,有人會賣。交易總市值65438+萬元,肯定有人賣(當然是少數人)。但是買家們很痛苦(當然是大部分)。如果指數壹直下跌到1000點,那麽此時的價格就會降低(如果50元/“卡”)——總市值為5萬元。整個過程稱為“蒸發”。但本質上並不存在“蒸發”,減少的5萬元市值早已流入在2000點合理合法賣出的人手中。所以,市值的“蒸發”只是壹個象征性的比喻,貨幣並沒有消失。
另壹方面,當股指在4000點/的同時,還有1000張“牌”,但“牌”升值到200元/“牌”,此時市值20萬。別忘了這個時候還是有少數賣家,大部分人的購買行為形成了200元/“卡”的價格。本質上還是沒有“蒸發”,賺錢的人(少數;低買高賣)財富增加了,虧錢的人(大多數人;高買低賣)財富縮水。這就是股市的魅力,200多年來國內外都是如此。
所以不存在“80%的人在2000點賺錢”之類的虛無縹緲的統計數據,這只是給管理層施壓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