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溢價
股票溢價是壹個股市術語,是指股票的發行價格高於股票的面值,也稱為股票溢價發行。股票的發行溢價代表了市場對該股票的預期,是公司發展向上的壹個代表指標。
股票的面值股票的票面價值又稱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標明的金額。該種股票被稱為有面額股票。股票的票面價值在初次發行時有壹定的參考意義1.如果以面值作為發行價,又稱平行發行,此時公司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等於股票的總和,也等於面值總和。2.發行價格高於面值等於溢價發行,募集的資金中等於面值總和的部分計入資本賬戶,以超過股票票面金額的發行價格發行股票所得的溢價款列為公司資本公積金。
股票溢價發行溢價發行股票是指發行人按高於面額的價格發行股票。根據《證券法》第28條規定,股票發行采取溢價發行的,其發行價格由發行人與承銷的證券公司協商確定,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根據《公司法》第131條規定,以超過票面金額為股票發行價格的,須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準。證券法進壹步作了明確規定,即溢價發行價格,"由發行人與承銷的證券公司協商確定,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
股票本身有著固定的票面價值壹般為1元。但在發行時卻不按票面價值來當股票的發行價格大於票面金額時就是“溢價發行”;反過來當股票的發行價格小於票面金額相當於打折這就是“折價發行”。如果股票的發行價格與票面金額相等1塊錢就賣1塊錢這就是“平價發行”。
在中國大陸、日本等國家股票不能折價發行。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可以按票面金額也可以超過票面金額但是不能低於票面金額。
發行股票是上市公司籌集資本的手段。上市公司把自己的凈資產分成若幹等份賣給投資者賣出去的股票總數就是總股本。如果打折出售那麽就可能收不回來總股本從而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因此股票不能折價發行。
通過溢價發行公司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籌到更多的錢。這些多出來的錢就叫股本溢價。舉個例子某甲上市公司發行了5000萬股每股票面金額1元總股本就是5000萬元。但在發行時價格為每股2元總***收到1億元。這多出來的5000萬元就是股本溢價。
股本溢價是公司“資本公積金”的壹部分。公積金就是公司的“余糧”在年景不好的時候可以度過困難。在生意紅火的時候也能成為業務擴張的保障。
對於企業也就是股票的發行者來說發行價越高股本溢價也就越多。但過高的溢價也會使股票的價格脫離公司實際業績造成股市的表面繁榮增大市場泡沫。甚至會有某些企業為了溢價發行不惜過度包裝弄虛作假擾亂市場的正常發展。
對於投資者來說股票的發行價格定得太高會增大投資成本未來的升值空間也相對減小投資的回報變少因此過高的溢價同時也侵占了投資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