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無感支付",寬泛來說,就是任何壹個物品,都可以靠自己獨壹無二的特征綁定支付工具,然後通過生物識別或者圖像掃描等方式加以識別,從而完成支付。簡單來講,"無感支付"就相當於傳統ETC的壹個升級版。
無感支付的實例
在2017年,"無感支付"技術已經在智慧停車方面有所應用。去年10月,首都機場的停車樓就已經開通了無感支付系統,車主可以通過掃描航站樓內的二維碼,或者通過支付寶輸入車牌,開通無感支付功能。離開停車場時,不用再掏手機,車主可以直接開車離開,車費會自動扣除,平均繳費時間僅需要兩秒鐘。今年3月,徐州東站停車場,也上線了無感支付,短短幾天,數百位車主通過無感支付方式實現了停車的自動支付。
微信與支付寶無感支付實例
支付寶,微信支付推出了“高速e行”功能。用戶可以搜索“高速e行”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按照指引輸入相關信息進行車牌綁定。據雷鋒網了解,從2017年11月23日起,山東省開通的“高速e行”體驗收費站已經達到了215個。
從以上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無感支付或許是未來支付的趨勢,但是就目前而言,移動支付仍是支付市場的主流。
2017年,線上場景的移動支付滲透率已經達到85%左右,基本飽和;而線下市場相對空白,近年來成為各大支付應用競爭的主戰場,滲透率從2016年的個位數提升至2017年的15%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移動支付不僅僅有龐大的市場,並且還有著豐厚的利潤。以雲收單為例,雲收單移動支付代理的利潤就有如下:
1、分潤(按照最低千分四計算)
舉例:福州請口清餐飲當地80家門店每家門店會有4000元營業額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方式支付來計算。
2. 平臺搭建費(單個行業解決方案3800元/年)
舉例:100家×3800元/年=380000元/年
3.機具差價(POS、掃碼槍、小票打印機)
舉例:平均壹部機具按照200元/臺計算×200臺=40000元/年0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