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書需要借。真的很好。這本書買了快壹年了,最近才勉強自己看完。因為自己擁有的書,總覺得明天後天都有時間看。結果拖了壹年。其實這是壹本優秀的投資指南書,雖然書名看起來很土。這對於基金經理來說是經典,對於我這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也可以借鑒壹些思路。
以下是它的壹些想法的摘錄,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對投資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看。這本書的翻譯也比較有水平,很多句子我讀起來很吃力,呵呵。
“領導者的主要作用是協調不同背景的人們為公眾的目標而努力* * *...如果高層管理人員百依百順,幹預日常經營,這類機構很難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公司管理層的責任感、道德和誠信是投資他最重要的因素。”這種說法不僅適合投資者閱讀,還可以用來和妳現在的機構對比嗎?
“用於投資普通股的資金只能是真正的剩余資金。日常開支、用於緊急情況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儲備資金以及用於特定目的的資金,如子女教育基金,都應予以消除。”很多想在股市裏賭壹把、撈壹票的人,都得認真讀壹讀。
“影響股價的四種力量:利率趨勢;通貨膨脹趨勢;政府對投資和私營企業的態度;新的發明和技術影響舊的產業。”作者強調的是第四個因素,但在中國,人們似乎過於關註政府的態度。當然也是中國的特色,或者說中國政府比較強勢,但是這類投資人的眼睛不會看到科技這個最重要的驅動因素。
“戰爭的恐怖往往會扼殺我們的想象力,但每壹次,股價都會在戰爭的憂慮下再次下跌,在戰爭的憂慮消散後又會強勁反彈...戰爭總是讓錢變薄。戰爭爆發時,賣掉股票換現金是不明智的。應該是買,慢慢買。當然,妳購買的公司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必須有戰時需求。”這是逆向思維的說法。雖然不嚴謹,但直覺告訴我是正確的。現在爆發傳統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但我們可以把當前的經濟危機想象成另壹種形式的戰爭。其實它的破壞力和戰爭差不多,只是程度小壹些。那麽,這個時候是否應該選擇購買未來需求旺盛的公司,而不是持有現金呢?
“在股票市場上,強大的神經比聰明的頭腦更重要。投資者需要耐心和自律...不要人雲亦雲。”在資本市場混過的人,應該對這句話有切身體會。那些喜歡聽所謂專家的人,尤其是那些電視和網絡上免費的人(我基本上認為大部分都是騙子),應該離開股市,做好其他工作。
“支付低股息甚至不支付股息的公司更有可能找到長期投資機會。”許多投資者批評中國的上市公司是守財奴。其實分配多了也不壹定是好事。費希爾已經討論了具體原因。但是,我相信這個結論是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