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如果妳不懂賺錢的邏輯,妳永遠是社會的底層!

如果妳不懂賺錢的邏輯,妳永遠是社會的底層!

中國的整個階級是根據什麽劃分的?為什麽很多人很勤奮,卻總是很窮?為什麽「資本收入」總是大於「勞動收入」?為什麽有人的財富增長這麽快?

了解了真正的“賺錢邏輯”之後,妳就壹目了然了!

1,大寫

首先,我們來了解壹下什麽是“資本”。“資本”是否僅指金錢?不會的,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力量”,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力量,叫做“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營”優化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最大化,是“資本運營”的社會價值觀。

因為資本是盈利的,是增值的,所以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將促進社會資源的配置朝著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方向發展。社會資源會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行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和最有效率的個人。資本的逐利推動了資源的優化,資源的優化又產生了新的資本和新的機會,於是在循環中擴張。

比如在物理學中,石墨和金剛石都是同素異形體,都是由碳形成的單質,但物理性質卻大不相同,價值也大不相同,只是因為它們的成分和結構不同。

所以資本思維的本質是結構重組。即資源分子運行的時空和結構的調整,從而產生從石墨到鉆石的增值效應。宏觀資本運營是整個社會的資源重組,比如中國的國有企業重組,這將極大地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提升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

2.資本思維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看“資本思維”。在物理學中,“杠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放大“力”,使質量較大的物體傾斜。在經濟中有了這個杠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大大增強,也就是所謂的“資本思維”。未來的中國人必須深刻理解和使用“資本思維”這壹工具。

3.三個角色

在未來的社會裏,只會有以下三種人:

第壹,資源(工人階級)。他們是資源最直接的擁有者,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為生,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術,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和律師。

第二,配置者(企業家)。誰擁有資源並不重要,關鍵是擁有資源的分配權。這類人靠配置資源賺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主要是企業家,企業家也屬於這壹類。

第三,資本家(金融家)。金融是社會食物鏈的最高壹環。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所有資源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他們只是躲在幕後玩遊戲。比如孫正義投資了馬雲,阿裏巴巴的上市讓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資本家沒有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的流動;妳可以通過金融系統控制很多其他人的資產。

所以壹個社會的資源名義上是資源所有,實際上都是資本家所有。看壹個人有多少精力,關鍵是他能分配多少資源。

根據這三種不同的角色扮演,個人未來如何獲得財富?只有三條路:賣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用戶(工人階級)

“資源人”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人的技能,也就是時間+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布最多的群體。

所以普通人只能在公司找工作,賣身求財。但是普通人的時間和體力都差不多,能賣的資源也差不多。所以,要想把自己的資源賣個好價錢,只能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熟練度。

這個時候讀書是壹種普遍的做法,這也是為什麽父母希望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麽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普遍比沒有學歷的人起薪高。

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技能差距越來越小。壹個普通壹歲的學生和兩歲的學生沒有本質區別。相反,附加值還不如壹個在藍翔學挖掘機的好人高。這是因為前者多後者少,後者更註重實踐。供求關系決定了資源的價格,所以讀書無用論長期流行。

所以,如果妳只是壹個普通人,可以通過閱讀獲得更高更稀有的技能值;要麽妳可以通過熱愛思考,做人,大量實踐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另外,對於“資源”來說,還有天然的稀有資源,比如外貌。長得好看的普通人,在日常的婚姻、工作、生活中,可以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如果長得好看,運氣好,可以進娛樂圈。成為明星後,妳自己的資源就成了稀缺資源,資源的價格遠高於普通人。

但這種財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運氣。所以這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處於社會底層。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就是為了討好領導或者老板,為了每個月多拿壹點工資。當然,他們不用冒任何風險,生活是最舒適的。所以馬雲說月入2-3萬的人最幸福,就是基於這個角度。

在安徽、河南以及北方很多落後地區,思維依然遵循著:父母總希望孩子找到壹份好工作,讓自己的勞動更有價值。然而,這種“雇傭”關系越來越不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不管妳是什麽角色,都要學會主動解決問題,否則妳的價值會越來越小。所以,筆者認為,工人階級很快就會成為社會的底層。

(2)配置者(企業所有者)

這樣的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所有者。他們往往通過大腦來設計資源的分配,通過優化資源來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壹類。

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土地”,資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資本”,資本的本質是資源的配置。

根據定義,企業家是從事組織和管理資源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和他的配置效率成正比,沒有上限。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

為什麽很多人想創業?是因為他們想從第壹種類型爬到第二種類型。壹旦從“資源人”升級為“配置人”,就意味著妳不必出賣自己的技能,而開始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妳的人身和經濟自由得以實現,從而實現了妳的人格自由。

但並不是所有的“資源”都適合創業。他們要有壹定的文化、眼光、勇氣、創新、機遇和資本。分配者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群體。它們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壹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的水平。配置人員非常需要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生產方式、新組織、新原料來源的控制和調配。

這裏需要提壹下中國企業家的升級。30多年前,中國開始了第壹次改革開放。當時整個中國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當時大環境是最好的機會。只要大膽出來謀生的人,就算沒學歷沒知識,也成了企業家。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現在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此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歐美和日本,企業家永遠是社會的精英。下面的中國,沒有壹定的文化素養、理想追求和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很難成為社會的“配置者”。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在升級,壹些90後出生的企業家走近我們的視野,很多老企業家主動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時代發展,也是必然。

環顧四周,幾乎每個人都有創業的經歷,創業就是修行。企業家是連接上下層的橋梁,是整個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加速了社會財富的流通,我們應該向每壹位企業家致敬。

(3)資本家(金融家)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屬於分散的“資源”,實則屬於“分配者”。但本質上,都是屬於資本家的!

這是壹個很殘酷的事實,但我們今天揭露了。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掌握科學技術的企業家可以迅速積累巨額財富,他們的企業對壹個國家的影響力很大。這些企業構成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盟,操縱和控制壹個或幾個部門的商品生產、銷售和價格運行,從而形成壟斷。這時,“企業家”開始坐在幕後操縱這壹切,演變成。

“資本家”和“企業家”最大的區別在於,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的宏觀思維。企業的產品都是各種快消品,資本家的產品都是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並購、重組,將企業的未來掌控在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完成了阿裏巴巴。馬雲是企業家,孫正義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裏有n個馬雲,是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他也是資本家,坐在家鄉做投資,操縱布局。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為什麽叫“資本主義”社會?而不是壹個“自我市場主義”社會?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裏,“資本”是衡量和決定壹切的標準。如果妳有6543.8億的資本,妳可以花1000萬雇傭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人,把妳的資本從6543.8億變成2億,妳在床上就賺了9000萬。而這壹切,只因為妳再從事資本運作,妳只需要聰明進取,沒有實力,沒有時間,沒有美貌。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三種人比第二種人掙錢多,第二種人比1種人掙錢多。所以1物種在努力進化成第二物種,而第二物種在拼命進化成第三物種。

因為建國的時候中國消滅了資本家,所以中國天生有資本的人很少。第三種人大多是由1或者第二種人進化而來的。雖然現在這種進化越來越難,但也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難。這就是階層的固化,階層間流動性的降低。

每個人都在努力探索方法。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原因只有兩個:妳的頭腦有多聰明?妳有多勇敢?剩下的就是看機會了。

現在階級固化了,還有希望打破嗎?當然有!

筆者不太同意最近的壹些文章,把社會描述的越來越絕望。但事實上,未來的社會將是全面開放的,資源流動將越來越快。任何人都可以運行和訪問在他們周圍流動的資源,然後重新激活它們!

舉個例子,如果妳是壹個普通人(工薪階層),有壹天妳突然想到了壹個可以改變世界的想法,那麽妳要問自己,妳有資金去運作這個想法嗎?如果沒有,能不能表達出來,找有興趣的有錢人(資本家)給妳投資?只要這個想法是合理的,人們自然會欣賞,然後妳就會成為第二種人(企業家),從而支配壹群人實現妳的夢想,妳也在為所有人實現妳的夢想。

所以:第壹步是跑資本積累,不管妳是願意工作還是願意做自己的產品(有人認為是創業),先完成資本積累。這壹步是最重要的,比如上班,擺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采購,開設計室,賣肉包子,給幼兒園拍照等等。總之,這壹步就是出賣妳的人脈資源,看妳賣不賣,多學習,哪怕不是為了文憑;有多難,只要不是賣健康。

第二步,利用好資本,用資本賺錢。如何用資本賺錢?問妳壹個問題妳就明白了。如果妳家開小餐館,壹個月可以賺1萬,但是需要壹個廚師。妳的烹飪水平很高。如果妳是廚師,酒店每個月凈利潤1萬。如果雇壹個廚師,壹個月要八千塊,酒店凈賺兩千元。妳如何選擇?

回答:請廚師!這樣,只要妳能用每月1000元的利息貸款,再買壹家酒店,那家酒店也能凈賺1000元。至於妳,妳只需要這樣設置100家酒店,每個月就可以凈賺65438+萬。這個時候妳正在國外旅行,成為第三種人。

很多人壹直在工作,沒有成為第三種人很好理解。就是因為:他自己是廚師,他姐姐是服務員,他媽媽管收銀,僅此而已。所以,問問自己以後如何成為第三種人,也就是壹句話:“不要自己做飯,雇個廚師”。如果能利用資本賺到1元,比出賣自己的體力賺到100元更符合理財思維。

另外,智力和資本,如果妳只有其中壹點,記住,如果妳想找壹個只有另壹點可以合作的人,他們在等妳!

4.普通人的晉升

同時再次強調,如果妳是壹個普通人,或者認為自己是壹個普通人,但是有上進心,不如務實壹點,腳踏實地的往前走。

有壹次,壹個公司的公關經理開了她的博客,她更新了500多頁,2000多條帖子,都是她每天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她做這個已經快10年了,因為對英語的熱愛,她壹直在努力。

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壹個調查報告,壹個人要想掌握壹門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她當時算了壹下,如果每天練五個小時,壹年練300天,壹個人掌握這項技能需要7年時間。她說:“還好,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麽技能。我只需要馬上投入進去。我沒有五個小時。我每天只能學習三個小時。現在快10年了。我想我已經差不多掌握了這項技能。”

再比如,甲殼蟲樂隊成名前曾參加過1200場演出。但是為什麽做了10年公務員還是只是個小文員?為什麽妳在家做了7年的飯,卻沒有成為超級大廚,反而發現自己的婚姻癢了7年?

那是因為妳沒有精力和熱情去練壹門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事,刷朋友圈,瀏覽那些看似豐富卻毫無價值的信息,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沒有專業的眼光看。

不要哀嘆大學畢業就沒了專業。如果從初中開始,12年的學校教育,即使每天學習壹項技能2小時,壹年300天,也只有7200小時,還有2800小時的差距;就算畢業後每天練1小時,也需要10年。

為什麽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是專業對口的,畢業後還在做某件事,那就是1天8小時在練。這2800個小時只需要1年多的時間就能填滿。但我們很多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練技能,而大多是處理瑣碎的人和事。事實上,我們是在浪費生命。

也許妳會說,我是壹個普通人,我不想成為壹個家庭,我只想平靜的生活。那只是妳的錯覺。時間不多了。妳每天重復的行為正在塑造妳。妳不想成為什麽,但妳註定要成為什麽。

每天五個小時,如果妳花在看韓劇、翻手機、打遊戲上,七年後妳就成了生活中的旁觀者。妳最擅長的就是講別人的成功和失敗的故事,找不到關於自己的話可說。

花1分鐘想想妳最想做的事,然後每天都去做。七年後,妳會發現妳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謀生了。

就算喜歡逛街,有沒有規定每天要試著逛3個小時?也許壹開始妳覺得很開心,但是每天,妳都會覺得很無聊。堅持下去,就會開始懷疑。逛街還能發現什麽?妳還能做什麽?堅持下去。7年後,妳可能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頭攝影師、服裝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