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互金再掀上市潮,只是這壹次,主角變了。
10月8日,中國平安孵化多年的金融科技?長子陸金所正式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尋求在紐交所上市。這也就意味著,陸金所成為繼螞蟻集團、京東數科之後,2020年國內第三家沖擊上市的金融科技企業。
從8月25日的螞蟻集團到9月11日的京東數科,再到10月8日的陸金所,短短兩個月時間,三家金融科技企業?抱團?沖擊上市。根據市場預測,A+H兩地上市的螞蟻集團估值或達2800億美元,陸金所和京東數科的估值也分別達到2600億元和2000億元人民幣,市場對其的追捧可見壹斑。
三年前,掀起第壹輪金融科技上市潮的企業們,在當時同樣風光無兩。除去2015年率先登陸美國紐交所的宜人貸,信而富、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樂信、51信用卡、維信金科、匯付天下等互金明星企業紛紛選擇在2017年或2018年赴美赴港上市,部分企業市值壹度突破百億美元大關,互金行業壹躍成為資本市場上備受關註的明星領域。
但短短三年後,昔日勝景轉眼已成?壹抔黃土?。趣店市值壹路從最高點的110億美元跌至現如今不到4億美元,簡普科技、信而富等股票先後淪為仙股,和信貸、微貸網等企業先後因涉嫌非法資金被立案調查。第壹批上市潮中的互金企業大部分舉步維艱,紛紛暫停或剝離網貸業務,謀求轉型。
市場不會憐憫前赴後繼的參與者,?盛極興衰往往壹夜之間?。就在第壹批參與者艱難轉型之時,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陸金所等又壹批金融科技企業帶著?科技賦能金融+平臺型服務?的新概念來了,這次互金行業的新故事能講通嗎?
起高樓
提到互金,繞不過去的兩家公司是樂信和趣店。
2013年,在騰訊擔任產品總監的肖文傑在壹次校園招聘的過程中發現,大學校園裏的電子產品店會向學生分期販賣手機。他敏銳地嗅到了商機,2013年年底辭職,轉身創辦了分期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