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農村公路大中修補貼政策是怎樣的?包括補貼範圍、補貼對象、補貼條件、補貼程序等。,請大家給點意見!

農村公路大中修補貼政策是怎樣的?包括補貼範圍、補貼對象、補貼條件、補貼程序等。,請大家給點意見!

農村水、電、氣房民生工程包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電網、農村道路和農村沼氣工程、農村危房改造擴面試點、少數民族遊牧民定居49.5億元、農村小水電工程、農村郵政和農林血防工程。這些民生工程的建設將卓有成效,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gt;農業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4416億元,包括大型灌區、新建654380+00億公斤糧田工程和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動物防疫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糧食倉儲設施、退耕還林、森林工程和天然草地修復、豬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植保工程、品種改良、種植養殖工程、漁政漁港等。農產品、草原防火、油糖生產基地、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批發市場新疆棉花基地建設建設。通過上述設施的實施,將繼續提高有條件的農業生產,進壹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補貼制度。

目前,我國農業補貼政策包括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簡稱“四項補貼”。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其中農資綜合補貼756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6543.8+0.985億元,良種補貼6543.8+0.9億元,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對種糧農民實施補貼,補貼資金需要發放到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特別是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的農業綜合補貼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化,遵循“價補、合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原則,及時安排農業綜合補貼資金,為種糧農民增農。2月4日,中央財政撥出2010兩項補貼867億元,爭取在開春前“壹卡通”或“壹折”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良種補貼,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在東北、內蒙古、長江流域、10省、直轄市、河南信陽、陜西漢中和安康地區實行全覆蓋;早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每畝補貼10元,水稻每畝補貼15元,棉花、水稻、玉米、油菜采取直接現金補貼,小麥、大豆、棉花采取統壹招標補貼,各種補貼也可采取收購後直接現金補貼,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同時,2065430年,藏區開始大麥種子補貼,部分花卉產區開始花生種子補貼,購買30%的農機具。補貼範圍繼續覆蓋全國所有農牧縣(場),補貼標準和單機補貼上限維持的收購價格不變,仍為5萬元。在此基礎上,補貼機械的種類將涵蓋12類45類180件。20年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28.6億元,保證了整個春耕生產的需要。

實現標題。它是國家調節糧食供求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農民種糧的有效政策。2004年以來,國家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逐步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擴大收購範圍,合理安排收購時間,促進糧食市場穩定,保護農民利益。利益,確保國家食品安全。

為進壹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種糧農民,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決定從今年起適當提高主產區小麥產量2010,以及每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50公斤白麥(第三種,下同)、紅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為90元、86元、86元,年均上漲3元,早於2009年每50公斤。秈稻(三等,下同)、稻谷、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別提高3元、5元、65405元。應該

2010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有利於彌補因農產品價格和成本上漲造成的糧食減產,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農民糧食產量,保障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大米價格總體略有上漲,有利於進壹步發展大米生產,特別是引導農民擴大優質大米生產,改善大米產量結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準備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策略。

實施臨時收儲政策是國家對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農產品進行調控的重要手段。2008年以來,壹些國家適時出臺了玉米、大豆、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收儲。完善國家收儲農產品拍賣機制,解決部分農產品銷售問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穩定。

為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國家決定自6月65438+2月1日至4月30日-2010日,實施東北地區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玉米(國標三類)臨時收儲價格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0.76元/公斤,吉林省0.75元/公斤,黑龍江省0.74元/公斤,大豆(國標三類)臨時收儲價格1.87元/公斤;引導東北大豆壓榨企業到市場收購,給予定點大豆壓榨企業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壹次性補貼0.08元/公斤;各大省份積極鼓勵南方飼料消費到東北產區采購玉米,中央財政按實際到貨量(折合標準水)給予壹次性補貼0.035元/公斤。

今年大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給農民吃了壹顆“定心丸”。農民願意出售的糧食不限於交易完成後,開放收購將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引導農民均衡有序售糧,保持臨時收儲價格基本穩定,並通過財政給予適當補貼,鼓勵多元市場主體購買,減輕政府收儲壓力,也便於企業購買。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事關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近年來,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農村金融服務得到改善。但是,城鄉金融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基層金融網點多、涉農貸款比重過低、農村抵押擔保機制不健全、農村金融仍不能有效滿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狀況。為此,中央1號文件對農村金融改革做出了令人矚目的部署,明確要求加快農村金融體制、制度、產品和服務創新。

壹是完善“三農”金融機構激勵機制。財政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評價辦法,以進壹步完善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存款主要用於地方貸款,鼓勵金融機構發放貸款,這是三農壹號文件。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進壹步增加農業貸款。這些政策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支農實力,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逐步提高農業貸款比重。

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貸款,不斷擴大小額貸款規模,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各類小額信貸產品,努力滿足農民對小額信貸的需求。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發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中長期信貸業務,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支持農村地區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為了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網點覆蓋率,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在農村地區,我們將繼續擴大農村金融市場,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和建立符合農村需要的新型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小額貸款組織。支持偏遠地區,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確保偏遠農村居民全部獲得基礎金融服務,完善農業保險。津貼

國家有沒有開展農業保險?自費用補貼試點以來,農業保險投入不斷增加,品種越來越多,範圍不斷擴大,為有效化解農業災害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保費補貼資金預算790億元,同比增長近60%;農業保險賠付654.38元+0.02萬,受災農戶賠付265.438元+0.86萬保險金。農業保險機制不完善,補貼品種和範圍以及巨災風險防範機制尚未建立。為此,中央1號文件提出,今年要加快發展農業保險,從四個方面完善現有農業保險政策:

首先,積極拓展農業保險?費用補貼的種類和範圍。試點已經進行,農業保險已經實施?補助省份達到16個。主要農作物如玉米和水稻、小麥、棉花、大豆、花生、油菜籽油料作物、母豬和奶牛等牲畜都可以是復合產品。今後,中央財政將繼續增加農業保險試點地區,增加農業保險試點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讓更多農民享受到農業保險的保障。

增加保費,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補貼。現有農業保險?費用補貼需要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資金,但中西部農業省(市、縣)財政實力薄弱,大部分補貼困難,影響了保費補貼政策的落實。因此,這份1號文件增加了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保費補貼,以降低地方政府的保費補貼比例,從而減輕中西部地區的財政壓力,鼓勵地方發展農業保險。

三是鼓勵特色農業和農村住房保險保費補貼。近年來,壹些地方著眼於發展地方經濟和地方特色,以“三農”為重點,積極開展蔬菜、橡膠、糖料等特色作物保險,受到積極開展農房、小額保險等農業保險業務的農民普遍歡迎。中央政府鼓勵地方特色農業和農村住房,並繼續在保險範圍內開展保險業務和保費補貼。

第四,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近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的突發性和頻發性遠遠大於風險的構成。要鋪開壹般保險業、再保險巨災保險和農業保險制度,確保安全。國家主管部門正在積極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農業再保險,未來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建立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為巨災風險準備金。

加大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實施力度。2007年2月開始試點山東、河南、四川65438+2月1。2008年在2002省(自治區、直轄市)擴大到65438+2月1,2009年擴大到全國,就是提高農民生產。

惠農補貼範圍包括執行國家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給予家電銷售價格的13%,各地區暫定四年。財政補貼。補貼家電下鄉給每個農民買2臺(件)。補貼產品類型包括彩電、冰箱(含冰櫃)、洗衣機、手機、電腦、熱水器(含儲水式和輸入式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空調、微波爐、電飯煲。補貼的發放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農民的支付方式也不同。

2010國家進壹步加大了家電下鄉的實施力度。首先,家電下鄉最高限價將大幅提高。電視和手機的價格上限提高了1倍,冰箱等產品的最高價格提高了25%-75%。繼續執行標準品現行限額65,438+03%補貼,限額以外的定額補貼。二是家電下鄉產品種類大幅增加。目前,新壹輪家電下鄉產品招標結果公告正在銷售中。新產品型號近萬種,其中部分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入補貼範圍。三是擴大家電下鄉補貼對象。補貼從今年6月5438+10月1擴大到國有農林場職工(區)。據統計,2009年登記家電下鄉3450萬臺,銷售金額64.7億元,補貼金額7.54億元。

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符合農村消費升級的趨勢。運用財政和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業,發展農村消費、性能、可靠性、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配送和售後服務,滿足農民需求和生產特點,有效刺激消費者需求,提高農民在農村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生產和流通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支持農民建房

根據文件號的要求。1中央2010,國家將支持農民住房問題和擴大內需的重大措施。固定資產投資由國家預算安排,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民依法自建住房。

首先,擴大危房改造試點在農村。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進壹步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2009年中央財政擴大了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項目的資金目標。居住在分散供養的危房五保戶、低收入家庭等農村貧困農民。農民籌集的資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補貼和補充、銀行貸款和多渠道的社會捐贈,並建議2009年中央政府投資40億元支持貴州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邊境縣79.4萬戶貧困農戶的危房改造,其中包括三北地區1.5萬戶農民。2010年,國家將完成繼續安排2.5億元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在總結2009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遊牧人口。為推廣牧區牧民傳統的遊牧生產生活方式,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國家自2001年開始在西藏實施首個牧區定居工程,2008年將實施範圍擴大到西藏、內蒙古、四川、雲南、青海、甘肅、新疆等7省和少數民族地區。截至2009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9.4億元,安置遊牧民117000人。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1.5億元,繼續支持上述七省遊牧民定居建設,包括定居房、倉儲棚舍、牲畜欄舍等。

第三農場翻修了破舊的建築。解決農民職工住房困難?困難危房包括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範圍內的國有農場改造。2008年第四季度,黑龍江、海南、廣東、雲南墾區啟動危房改造,2009年內蒙古海拉爾、大興安嶺擴大復墾範圍。截至2009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6543.8+0.95億元,6個項目支持了25.8萬圍墾項目的危房改造。2065.438+00年,國家將安排654.38+0.4億元,其中部分中部墾區將繼續支持危房改造投資。

BR/>;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

為改善和提高產糧大縣的財政狀況,調動地方政府種糧的積極性,重視農業,中央政府於2005年推出了對產糧大縣的獎勵政策。由於政策的實施,壹方面中央政府逐年加大獎勵力度,另壹方面不斷完善激勵機制。2009年糧食大縣獎勵資金年產量達到6543.8+075億元,獎勵縣達到6543.8+0000元。鼓勵地方政府生產多種顏色的糧食,占中央預算的50%。根據數量、糧食商品產量、種植面積、25%和25%的權重,結合地區財力因素,逐縣直接測算獎勵資金。“超糧食產量或商品量位於全國前100名的縣,獲得中央和重大獎勵;超級產糧縣糧食生產動態調整制度自2008年起實行“誰衰退,誰退出,誰產出,誰投入”,在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框架內,為加大對產油大縣的獎勵政策,每年安排資金25億元。省委、省政府按照“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的原則確定獎勵條件,將惠及900多個縣,更好地發揮獎勵資金的作用,改善糧食生產流通。中央政府建立了“激勵與約束並重”的激勵機制,要求新增資金全部用於促進糧食和石油安全支出。2008年以前,財政占股的縣轉移和統籌財政會比較容易,地方財政會比較困難,但會逐步調整支出支持糧食安全。同時,提供獎勵資金不違規購買、不更新汽車、不新建辦公樓和培訓中心、不浪費資源也不現實。201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進壹步完善激勵機制,穩步提高糧食主產區的財政實力,調動其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我國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耕地整體質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我國現有中低產田約占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的2/3。加快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建設,對進壹步鞏固糧食生產,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今年要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

2010年國家將在《全國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中確定核心區?按照分工協作、持續推進的原則,糧食主產縣和非主產縣增加中央基本建設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整治和長期政策性貸款,投入基本農田建設資金,努力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土地平整、機耕道、農田林網等建設項目,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機質補貼規模和範圍。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和旱作農業示範技術,加快高產田天健城中低產田向旱澇保收中低產田的轉化,力爭在北方地區建設壹批80畝、南方地區建設壹批50萬畝區域化、規模化、集中化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通過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可以顯著提高高產穩產農田的比重,改善我國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和綜合生產力,緩解水資源和耕地、耕地和水資源短缺的壓力,有效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

支持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是從根本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文件編號中央1,今年“推進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提出了明確方案,標準化創建是在總結活動基礎上的又壹重大舉措。在生產中,我們將著重創造經驗,明確以下內容:

首先,開展規模化生產“菜籃子”標準化活動,以創建標準園區為重點,創建蔬菜、果茶及園藝產品、畜禽養殖、健康養殖示範場等標準示範場,加強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建設,圍繞當地實際,組織創建壹批不同功能的標準化示範基地,通過標準化示範園區(場)建設,提高標準化農產品建設整體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農藥獸藥殘留標準450項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快建立統壹、科學、合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組織支持各地制定生產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鼓勵農業企業、生產基地和有條件的協會、專業合作社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技術標準,作為組織生產、企業或行業自律的依據。

大力發展標準“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這是今年計劃認證10000註冊保護農產品地理標誌200。通過這項工作,決心培育壹批優質名牌農產品,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

完善動物疫病預防和補助政策,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基礎工作,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和農民增收。2004年以來,中央先後出臺了7個文件(1),對動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為進壹步完善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