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面對日產向雷諾拋出的橄欖枝,時任雷諾副總裁的戈恩認為是“蒼天有眼”。當時他曾表示:“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與日產的合作沒有焦慮。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的確,在過去的20年裏,戈恩這個“成本殺手”把日產從生死邊緣拉回來扭虧為盈,然後把雷諾-日產-三菱推上了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寶座...但20年後,那個大好機會讓他壹夜之間成了“階下囚”。
當然,戈恩走得並不體面。
“救世主”成了“囚犯”:戈恩做錯了什麽?
聚焦日產和雷諾的合作,威權的戈恩觸動了太多人的“奶酪”
時間回到壹年多前戈恩被捕的時間節點。外媒報道稱,戈恩計劃在最近的董事會上撤換日產CEO西川宏,裁撤的目的是為雷諾和日產合並掃除最大障礙。有分析認為,西川廣人不得不先下手為強,不僅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是為了保護日產的利益。
可以看到,戈恩被捕當天(2018 119 10月),日產寫下了“結束了?”很多?年...”(很多年了...),戈恩在東京證券交易所證券報告中的報酬遠遠低於實際報酬,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這似乎表明,戈恩事件的爆發並非偶然。為了這壹刻,日產已經做好了準備。西川裕仁在記者會上鄭重表示:戈恩的行為難以原諒。
10個月後,諷刺的壹幕出現了。2065438+2009年9月,前“反貪大將”西川裕仁也因同樣原因下臺。曾與戈恩壹同受到指控的日產汽車公司前董事雷格·凱利(Reg Kelly)曾向外界曝光西川弘誌,稱其故意更改2013年度與個人薪酬掛鉤的股票出售日期,為自己謀利。
很難說戈恩事件只是單純的“反腐風暴”。
其實從合作之初,從拯救日產那壹刻起,戈恩就為今天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當時日產缺資金,雷諾缺市場。最終,在向戴姆勒和福特示好無果後,日產選擇牽手雷諾。由於巨額債務,虧損61億美元的日產成為合作中的弱勢壹方。日產僅獲得雷諾65,438+05%的股份(無投票權),而雷諾持有日產43.4%的股份(有投票權)。他們交叉持股,組成雷諾-日產聯盟。於是,戈恩進入日產,並於2001成為該公司的CEO。
但壹年後,日產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7億美元。
在隨後的發展中,日產的發展勢頭超過了雷諾。從雷諾在戈恩被捕前壹年發布的2017財報來看,日產的貢獻率約占合並凈利潤的50%。而且近年來,雷諾超過50%的利潤都來自日產。對雷諾來說,這是原始投資的回報,但對日產來說,怎麽能割肉養肥別人呢?
從企業到國家,戈恩壹直處於兩難境地。
聯盟之間的博弈從雷諾扭虧為盈開始,壹直到2015,雙方關系才真正出現裂痕。
2015年,法國政府壹度將雷諾的持股比例從15%提高到19.7%,使其在雷諾-日產聯盟股東大會上的投票權增加了壹倍。導致法國政府增持雷諾股份,以增加對日產運營的影響力。
後來迫於壓力,法國政府最終達成和解,法國政府減持至15%。然而,戈恩在2065438+2008年2月重新出任雷諾CEO時,被法國方面要求“準備果斷的對策,切斷解散(雷諾-日產)聯盟的後路”。同年5月,戈恩表示將在明年內下達建立新合作聯盟的決定。他表示,現有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面臨多種選擇,包括相互合並,將三者之間的關系轉變為“不可逆轉的合作關系”。
但在這個聯盟中,雷諾仍然擁有最大的話語權,雷諾可能會持有日產更多的股份。但是雷諾的部分股份歸法國所有,日本企業怎麽會願意看到自己的命脈被其他公司控制呢?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產高管曾向日本時事通訊社* * *透露,由於戈恩最快將於2018推動兩家公司合並的消息,日產加緊與日本檢方合作,推動對戈恩的違法行為進行內部調查。
戈恩被捕後,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告訴法國廣播電臺Info:“卡洛斯·戈恩不再能夠領導雷諾。”此外,勒梅爾還聲稱,政府將保證雷諾的長期生存能力。因為法國政府是雷諾的大股東。
這可能也是戈恩離開日本後選擇黎巴嫩而不是法國作為目的地的原因之壹。
戈恩“下課”後,贏家在哪裏?
雷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三菱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首席執行官,毫無疑問,曾經身兼數職的戈恩是雷諾-日產聯盟的靈魂人物。2017年,也就是戈恩被捕的前壹年,該聯盟以1061萬輛的銷量擊敗大眾,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然而,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裏,2019上半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銷量減少到5213000輛,輸給了大眾和豐田。
日產發布的2019,11最新季度財報顯示,日產全球汽車銷量下降7.5%,至127萬輛,公司營業利潤為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70%,且大幅低於此前市場預期。同時,日產下調了2019 11的業績預期。預計2020年3月的合並凈利潤將同比減少66%,為11000億日元。預計2020年3月營業利潤率為1.4%。這和戈恩2000年3月的新日產是壹個水平。
“戈恩被捕和內部管理混亂損害了日產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經銷商高管向日本媒體透露,日產在戈恩體系(日產市場)下上市的新車並不多,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經銷商群體的焦慮也越來越大。
分析指出,日產目前的困境也凸顯了前董事長戈恩被解職後該公司面臨的混亂局面。目前雷諾-日產聯盟急需鐵腕力挽狂瀾。
根據計劃,日產將於65438+2月1日正式實施由內田擔任CEO的新制度。新任CEO內田上任後,日產也釋放了拯救聯盟的信號。內田公開表示:“日產正走在復蘇的正確道路上,當務之急是相互信任,為事業竭盡全力。”內田還承諾與雷諾結成動態聯盟。
不過,他否認了兩家公司合並的可能性。內田提到:“與雷諾的聯盟是日產的重要競爭優勢。我們希望在保持公司獨立性的同時促進進壹步合作。”
應該說,戈恩的離職,內田對兩家公司獨立性的堅持,日產與雷諾的博弈壹直存在。但如果雙方都想重回正軌,就必須盡快結束內耗。正所謂過程可以玩,結果壹定要贏。有分析指出,在過去的壹年裏,日產將大量精力花在調查醜聞和應對事件影響上,無暇顧及產品和市場。與此同時,日產在歐洲卷入了由歐盟委員會牽頭的反壟斷調查,涉嫌在咨詢公司埃森哲的協助下,日產與其他四家公司合謀將汽車零部件價格提高了25%。
戈恩,回家吧
戈恩現年65歲,黎巴嫩人,生於巴西,留學法國,曾在巴西、北美和日本工作,獲得法國和黎巴嫩國籍。
據英國《金融時報》65438+10月2日報道,黎巴嫩政府壹直在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將戈恩釋放到中國。就在事件發生前壹周,黎巴嫩總統奧恩要求日本外務省副大臣鈴木·信介釋放戈恩。至於戈恩在保釋期間是如何離開日本回到家鄉的,黎巴嫩外交部表示“這是個人問題,我們不知道”。
無論如何,這場圍繞戈恩的“反腐風暴”可能會草草收場。孰是孰非,很可能成為汽車行業的又壹個“羅生門”。雖然,目前日本方面表示已經掌握了戈恩充足的“犯罪證據”,雖然戈恩表示要公開證明自己的清白。但由於雙方的證詞都帶有各自的利益,很難保證不會出現局部真實和整體失實的情況。更何況期間涉及的利益錯綜復雜。
事實證明,冒險是值得的,但戈恩對風險的考慮並不全面。換句話說,戈恩只是把業績作為衡量風險的唯壹標準。
這可能與戈恩的成長經歷有關。年輕時,戈恩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成為米其林最年輕的CEO,也是雷諾歷史上最年輕的非法裔副總裁。
即使在童年。據戈恩回憶,在別人的印象中,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淘氣鬼。我之所以沒有被勒令退學,是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很好。我從小就有很強的競爭意識。我壹定會參加任何比賽,我會取得好成績。學校經常為此表揚我,說我是壹個通過努力最大限度發揮自己才能的學生,也因此對我采取了比較寬容的態度。
顯然,這壹次戈恩並沒有因為成績好而得到寬容的態度。因為他需要平衡的關系太復雜了,不僅是三家公司的利益,還有兩個國家的利益。
雖然戈恩這次回家顯得有些倉促,甚至有些尷尬。但回家可能是他內心的歸宿。“無論妳生活在哪裏,黎巴嫩家庭之間總會有說不完的感情,他們對家庭有很重的責任感。這種家庭觀念是黎巴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戈恩曾在自傳中寫道。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宇豪
本文為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