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什麽是市場驅動?

什麽是市場驅動?

目前市場有兩個焦點問題:壹是市場啟動之初的調整是什麽性質的?第二,主題能否轉化為藍籌風格?判斷這兩個問題,除了技術分析,還需要研究市場驅動因素的演變。市場的驅動因素沒有改變。判斷市場此輪底部反彈能夠演變為反轉行情背後的邏輯是:經濟對股市的基礎性作用由負轉正;業績和資金壹起推動股市反轉。在市場演變的另壹個極端,熊市還沒有結束,股指還在創出新低。背後的邏輯是:資金回收有流動性要求;流動性對股市的作用由正轉負,再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對股市形成了雙重惡。個人認為,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大,基本面和資金在股市中的作用不會發生方向性的變化。上述兩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經濟復蘇和衰退周期的前期。現在,雖然經濟的快速下滑已經完成,但蕭條的低迷才剛剛開始。指望經濟進入復蘇黃金期,股市進入雙輪驅動,未免過於樂觀。同樣,衰退中擴張政策的性質不會改變,資金對股市支持的性質也不會改變。能改變的只會是實力,衰退的雙惡階段已經過去了。什麽會導致市場導向的質變,決定了基本面的性質和資金在股市中的作用短期內不會發生質變,但不排除它們會發生量變,也不排除兩者的合力在對沖後會發生質變。先看經濟基本面。隨著經濟減速放緩,其對股市的壓力在減小,但副作用的性質不會改變,對改善的速度也不要過於樂觀。最新統計顯示,2008年年報業績將同比下降15-20%,2008年四季度同比降幅高達70%。今年壹季度環比可能會企穩,但同比降幅會在30%左右。業績不佳和負增長預期的絕對水平,對市場估值的壓力不可低估。樂觀來看,預測這兩年宏觀經濟難以保八,政策刺激將出現“宏熱微冷”的特征;上市公司經營環境仍將嚴峻,業績提升和壓力減輕的幅度十分有限。再看金融政策。壹季度貨幣發行速度和信貸規模超出市場預期。在對沖了基本面的壓力後,資金也對股市形成了強大的推動力。由於資金主導市場,市場對資金數據和相關政策也非常敏感。我們說只要經濟還處於蕭條周期,寬松的政策環境就不會有質變,更何況市場流動性的累積效應。但是,我們確實需要警惕這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因為任何政策都是有代價和後遺癥的。總體來說,無論是貨幣發行帶來的增量資金,還是信貸釋放的存量資金,都在今年壹季度達到壹個高峰,未來回歸正常水平應該是合理的。因此,市場對這些貨幣數據下滑的擔憂也是合理的。我們看到央行在用短期票據來彌補流動性的不足。流動性高位出現拐點,驅動力有可能放緩。在基本面壓力減小、資金驅動力減緩的量變過程中,兩者對股市形成的合力會發生什麽變化?如果壓力減少等於動力減少,合力不改變方向,市場趨勢可能會繼續。這樣,市場的調整主要來自技術面,投資者不需要改變操作策略。但如果對沖後的合力發生質的變化,調整可能是中期性質的。雖然目前還不能判斷資金面和基本面的合力已經由正轉負,但不排除這種可能:壹是對經濟的誤判——如果政府對經濟的判斷比實際情況樂觀,那麽政策就會小於應有的力度,經濟壓力減輕的程度就會小於政策放緩的程度;其次是對市場的誤判——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市場還是比較脆弱的。如果妳認為資金推動的反彈行情很穩定,妳就開始融資抽血,資金供求很快就會逆轉。從主題到藍籌,市場中期調整的時機還不成熟。除了上述驅動因素的變化,還有技術上的壓力。我們知道這壹輪行情是題材導向的,因為它是由流動性而不是業績驅動的。這種市場具有“短、平、快”的投機特征,不可持續,管理層也會擔心風險。壹旦流動性得到控制,將會對這個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不過,主題向藍籌過渡的時機還不成熟。今年的行情依然是資金驅動而非業績驅動。藍籌現在看到的是被動的補漲機會。要主導市場,還需要等待業績進入恢復性增長周期。此外,在近期的市場調整過程中,也出現了從周期性行業向醫藥、食品等非周期性行業的轉變。即使這種過渡是平穩的,這也是壹種防禦信號。a股市場以第二產業為主。如果周期性行業沒有機會,市場就很難形成趨勢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