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是哪個國家的牌子?
PUMA 彪馬品牌歷史 從壹家最初只生產運動鞋的德國小鞋廠,到今天世界上的知名企業,PUMA走過了壹條不為人知的發展道路。近年來,PUMA的業績蒸蒸日上,產品種類也比以前豐富了不少:除了繼續生產運動鞋以外,運動服、球類,以及手套、運動背包和手提包等配件也印上了PUMA的LOGO。 1993年到2001年,PUMA營業額增長了接近兩倍;2002年增長了50%到達9億歐元;稅後的盈利額增長了84%,達到0.73億歐元。而在股票市場方面,2001年PUMA的股票價格上升了168%,成為當年德國最成功的股票;2002年再度上升97%,穩坐德國股票100強的亞軍席位。當我們為這些數字驚嘆的同時,不禁要問到,到底是什麽因素使到PUMA獲得這樣令人艷羨的成功呢?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PUMA最困難的時期,當時的PUMA被看作是落伍品牌,眾多百貨公司紛紛將PUMA的運動鞋放到低檔品的櫃臺上,PUMA公司負債累累。1993年,當年僅29歲的JOCHEN ZEITZ上任董事會主席後,采取了許多有效的精簡和節約措施,使得PUMA在壹年後又重新盈利。 為了讓產品重新回歸高檔領域。PUMA開始註重與優秀的、帶領潮流的產品設計家合作。1990年,有七位知名設計師與PUMA合作,現在已經增長到50名。設計師的創意多了,設計水平自然也就高了,PUMA產品的檔次和價位自然就提升起來。1990年時的PUMA運動鞋壹度只賣20馬克,而今天壹雙PUMA的高檔球鞋可以賣到250歐元。 壹款名為“THRIFT”的運動鞋,與PUMA另壹款老式產品“TOP WINNER”很相似,只是設計家們以舊的襯衫、褲子、領帶和錢包作為原料來生產這個系列,並稱其為“有靈魂的運動鞋”。這樣,壹款原本平平無奇的產品經過重新包裝,價值馬上被提升到了另壹個高度。 在銷售方面,PUMA采取了限量發行策略,將PUMA產品的價值推到了另壹個高度。例如:PUMA THRIFT壹***就只生產了510雙,自然購買者趨之若鶩。如今,PUMA的高檔運動鞋大都只能在壹些特別的PUMA專賣店買到。這樣,想將這些PUMA運動鞋弄到手,就要下壹番苦功啦!憑著這種策略,PUMA的產品總能保持壹種令人狂熱的崇拜度。 “明星效應”是產品宣傳必不可少的因素。PUMA的代言人都是世界級的體育明星,這在PUMA的歷史上已是由來已久:1962年球王貝利腳穿PUMA球鞋和他的巴西隊友們壹起奪得了世界冠軍;1985年貝克爾與他的PUMA運動鞋和網球拍壹道贏得了溫布頓網球賽;1986年足球巨星馬拉多納穿著PUMA的“KING”球鞋,把大力神杯捧回了阿根廷;當年,女子網球霸主威廉姆斯身穿PUMA網球服馳騁在球場上;英俊瀟灑的意大利國家男子足球隊的運動員們,PUMA為他們量身定做了球衣;就連麥當娜在她的世界巡回演出中,也是腳踏PUMA。 正如JOCHEN ZEITZ壹直追求的那樣,如今的PUMA,就是代表著酷、反叛與潮流。但是,也有壹些品牌專家認為,PUMA這種號稱自己是引領潮流的生活方式的做法是壹種冒險。因為每壹種潮流都只能是短暫存在的,當PUMA的產品不再趕得上潮流的變化時,它的營業額和利潤將會大幅下降。 對於這種說法,JOCHEN ZEITZ反駁道,相當壹部分潮流品牌歷經數十年風雨而不倒,他們對市場有著持久的吸引力,只要經營得當,緊跟潮流並沒有什麽危險。而壹些銀行界的代表也站在PUMA公司的壹邊,他們不認為PUMA這壹個成功的例子即將走到盡頭。“也許PUMA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減緩,但是潮流是幾乎不可能走回頭路的了。” 妳不必跳得很高,妳不必跑得很快,只要妳好動、愛玩,PUMA就可以讓妳變成最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