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壹片看跌聲中,市場走出了壹條長長的陽線,於是許多來回乘坐“電梯”的投資者又開始忙碌起來,急於弄清楚什麽會影響市場走勢,查看分析師對這壹突然上漲的評論。簡而言之,他們盡力去理解市場上漲的原因,他們想知道後市將走向何方。
事實上,壹次又壹次的證明,股市的表現形式,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遵循壹定的規律:每壹個趨勢都由上漲、橫盤、下跌三種形態組成。牛市中,成交量連續大漲後肯定會有短期回調,熊市中,連續下跌後也會有反彈。牛市和熊市的區別主要在於市場的整體走勢是以上漲形態為主還是以下跌形態為主,持續的時間更長。只要仔細觀察盤面特征,通常可以發現,市場趨勢的每壹次變化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由上升趨勢轉為下降趨勢之前,我們會先看到市場出現階段性的天價,然後看到股指創出階段性的天價,然後進入調整;在由下跌趨勢轉為上漲趨勢之前,可以看到階段性的土地成交量和地價,然後市場就會反彈。通過總結分析a股市場和香港市場歷次牛熊轉換過程,可以發現,每當有利好消息的傳聞,市場都是壹片樂觀,投資者情緒高漲,堅決看漲的聲音主導輿論,市場不斷突破壹個又壹個重要阻力位?當這些特征開始出現時,通常意味著市場進入了高風險區;壹旦新股反復跌破發行價,市場就會跌得面目全非,無論績優和績差股,整體市盈率和市凈率都接近或創歷史新低。當人們因為實在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來支撐市場上漲而感到絕望時,通常意味著市場進入了低風險區。所以,雖然我們無法確切知道牛市何時到來,震蕩行情是否會演變成熊市,但通過投資品種的動態調控,運用被動投資的方法,確實可以擺脫被動。
首先要明確概念,當市場進入高風險區時,主要目標應該是賺取現金;當市場回落到低風險區域時,主要目標應該是賺取股數。
第二,股票持倉比例可以根據市場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調整。比如每當市場呈現高風險區域特征時,股票倉位控制在30%;每當市場呈現低風險區域的特征時,就會將股票倉位提高到70%;但當市場以橫盤震蕩為特征,漲跌趨勢不明時,倉位可控制在50%左右。
第三,在不同的風險區域實行倉位控制,不是每次看到陰線就買入,也不是每次遇到上漲就賣出。而是在大盤連續調整後進入低風險區域時,根據盤面的實際表現,只有在下跌過程中發現有階段性放量和止跌陽線時,才會開始分批買入;當市場持續上漲進入高風險區域時,根據盤面的實際表現,每次在反彈過程中發現有陰線的階段性調整,就會分批開始賣出。
那麽,股票市場為什麽用被動投資法比較好呢?介紹完了。大家應該都懂吧。如果妳想學習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壹定要掌握以上技巧。更多投資資訊,歡迎大家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