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如何找到主力

如何找到主力

看成交量和k線的配合。成交量能持續放大且成交量均線能走黃線,可能是主力進場或持續加倉的表現。

滬深兩市機構投資者數量雖少,但對市場走勢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尋找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主力機構的動向,無疑有助於判斷大勢。

目前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有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主力機構,如基金管理公司、大型券商總部、各類投資公司、壽險基金等。有數據顯示,滬深股市三分之壹以上的籌碼和交易量都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

機構投資者收集籌碼的過程,也是股票從全國各地的普通投資者流向機構主力的過程。體現在托管市值的區域分布上,機構主力集中的地區托管市值占比持續上升,其他地區則同步下降。分配過程正好相反。

為了研究上海、深圳、北京三地托管市值的總比例與市場走勢的關系,我們以深圳市場為分析對象,仔細對比分析了上海、深圳、北京三地托管市值的總比例與深證成指當月收盤指數的關系,如表所示。2000年6月199965438+10月至7月時間選擇型投資基金及各類新機構成立較多,托管市值占比數據選自深交所市場統計。

通過分析表中數據的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發現以下規律:

1,三地總市值占比變化領先於深證成指趨勢變化。

(1)1999 1-4月,深證成指持續下跌,股市低迷,但深、滬、京三地總市值已經止跌緩慢上升,說明部分機構已經開始悄然吸納,壹波行情已經在醞釀中;

(2)65438年6月至0999年7月,三地總市值在5.19的市價後達到36.147%的最高水平,較年初上漲近三個百分點,隨後四個月持續下跌,幅度較大,說明三地主力出貨確定。但深證成指在6月1999達到頂峰後,7月下跌,8月小幅反彈,隨後開始連續下跌過程,直至6月1999+02;

(3)1999 10,三地托管市值合計占比達到最低值34.504%,隨後持續上漲,幅度較大,說明三地主力機構在大盤下跌後期已經開始悄然建倉,預示大盤將見底。這個時候市場很悲觀,普通投資者還是在離場。經過兩個多月的耐心吸納,市場主力在2000年6月5438+10月開始了新壹輪行情;

(4)2000年2月,隨著網絡股的高峰,深、滬、京三地總市值也達到最高值37.145%,隨後開始下降,說明三地主力已經開始從前期介入的網絡股、科技股撤退,隨後市場結束快速上漲階段,股指進入震蕩上行階段。

2.當市場低迷,股指持續下跌時,深、滬、京三地的托管市值合計比例止跌回升,往往預示著股指將觸底反彈。恢復時間在三地托管總市值止跌後兩個月左右。

3.深圳、上海、北京的托管市值合計占比大幅下降,至少說明之前的熱點已經告壹段落。

4.深、滬、京三地托管市值合計占比在指數低位連續上升或在指數高位連續下降,往往預示著市場將觸底或見頂。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指數處於高位時,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這說明機構主體分配資金的難度要比籌集資金的難度大得多。

考慮到主力機構分散在廣州、廣東其他地區、江蘇、浙江的可能性,筆者還將上述地區和深圳、上海、北京的總市值與深證成指、深證綜指的走勢進行了對比,結論是壹致的。

因為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的走勢是壹致的,所以深證總市值在深圳、上海、北京的變化趨勢也有助於分析判斷上證指數的走勢。

以深、滬、京三地總市值的變化趨勢來判斷市場的走勢,有以下幾個突變。

優勢:

1,高級。主力機構很難募集資金,也很難分配資金,所以大機構在操作的同時必須盡量保持市場原有的走勢。因此,深、滬、京三地總市值的變化往往比市場走勢提前兩個月左右,普通投資者可以據此提前做出判斷。

2.有效性。單個主力的操作區域變化對深滬京三地托管市值的總占比沒有影響。同時,實際上目前也不存在主體機構集體轉移分散到全國各地的可能性。最多會分散在廣東和江浙壹帶的其他鄰近地區。我們仍然可以進行類似的分析。

3.抗幹擾。在包括投資基金在內的大量主力機構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的局面改變之前,在這個階段,市場主體往往會利用各種操作手段來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比如同時在多個證券公司、營業部操作、敲門、轉托管、利用普通投資者賬戶、制造技術欺詐等。,但這不能影響三地托管市值的總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