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股指期貨的發展歷程

股指期貨的發展歷程

自從KCBT在1982推出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以來,國際股指期貨不斷發展。它是金融期貨中最短、發展最快的金融產品,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最具活力的風險管理工具之壹。20世紀七八十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西方國家經濟活動加劇,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投機套利活動盛行,股市價格大幅波動,股市風險日益凸顯。股票投資者迫切需要壹種能夠有效規避風險,實現資產保值的手段。在這種前景下,2月24日,1982,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了首個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同年5月,紐交所推出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期貨交易。

1982-1985作為投資組合置換和套利工具。在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後的三年裏,投資者改變了過去進出股市的方式——選擇壹只股票或壹組股票。此外,主要使用兩種投資工具:壹是綜合指數基金,即投資者可以同時購買股指期貨和國債,達到購買成分指數股票組合的相同效果;第二,指數套利,拿走幾乎無風險的利潤。股指期貨推出的最初幾年,市場效率較低,現貨和期貨價格的基差往往較大。對於交易技術高的專業投資者來說,可以通過同時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貨獲得幾乎無風險的收益。

1986-1989作為動態交易工具。經過幾年的交易,股指期貨的市場效率逐漸提高,運行也比較正常。逐漸演變成了壹個實施動態交易策略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通過動態調度技術實現投資組合保險,即利用股指期貨來保護股票投資組合的跌價風險;其次,對於戰略資產配置而言,期貨市場具有高流動性、低交易成本和高市場效率的特點,這恰好滿足了全球金融國際化和自由化的客觀需要,為解決快速調整資產組合的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1988-1990股指期貨停滯期。1987 10 6月19日,美國華爾街股市壹天暴跌近25%,引發了壹場全球股市暴跌的金融風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雖然已經十幾年了,但是對於為什麽會造成恐慌性拋售,眾說紛紜。股指期貨壹度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之壹,但即使是著名的布雷迪報告也無法證實期貨交易是引發恐慌性拋售的唯壹原因。金融期貨產品的交易量已經占到全球期貨交易量的80%,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最短、發展最快的金融衍生品。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國際投資日益廣泛,投資者、融資者和作為中介的投資銀行對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激增,使得股指期貨的數量從1988迅速增長到1990。無論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股指期貨交易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截止1999,各國已交易股指期貨合約超過140個。股指期貨的創新和推廣在世界範圍內發展迅速。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推出了自己的股指期貨交易。1990成為股指期貨蓬勃發展的階段。90年代以後,關於股指期貨的爭議逐漸消失,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更加明智。發達國家和壹些發展中國家相繼推出股指期貨,使得股指期貨的使用更加普遍。

股指期貨的發展也引起了其他指數期貨的創新,如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標的的商品價格指數期貨合約、以空氣二氧化硫排放量為標的的空氣汙染期貨合約、以電價為標的的電力期貨合約等等。可以預見,隨著金融期貨的深入發展,這些無實物交割的指數期貨合約交易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