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買壹只基金,漲20%,賣壹半,賣完以後天天加倉,合理嗎?

買壹只基金,漲20%,賣壹半,賣完以後天天加倉,合理嗎?

長度20%的基金就夠好了。賣壹半鎖定部分利潤,留壹半看時機吧?當然還是要看基金持有的股票。如果賣出後繼續上漲,建議原地平躺。不要天天加。回撥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倉。基金是壹個相對穩定的產品。畢竟基金經理比普通散戶更專業。而且會有不止壹只股票可供選擇。

結論:不合理。

為什麽,這不是基金獲利的方式。

作為壹個有CFA資格的基金從業者,壹個有13投資經驗的老司機,舒雲看到這裏真的不知道說什麽好,覺得需要給新基民壹個很好的理由,如何避開大坑,如何玩基金獲利。

止盈的意義是什麽?就是鎖定利潤。首先,舒雲問大家,妳們有沒有看到有人在說拿存款、寶寶貨幣基金、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等產品牟利?我不這麽認為。

為什麽?因為這類產品風險低,收益穩定,基本不存在下跌虧損的可能。

那基金為什麽要止損?

這是因為股市波動,基金凈值波動。這就導致了基金的收益和持有基金的時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並不是壹直持有就能賺錢,也不是持有時間越長賺得越多。

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十年滬深300是這樣成長的:

同樣,滬深300指數基金(如華泰白銳滬深300ETF)在過去的八年裏也是這樣成長的:

如果妳壹直拿著它,那麽,妳壹直在做電梯。雖然時間延長了,但是股市還在上漲,基金確實長期盈利,但是盈利空間會小很多。而且,落被套的苦日子,誰也說不準能不能堅持。

這時,基金獲利回吐的意義就來了。基金賺的利潤要好吃,不能虧;當基金開始虧損時,註意止盈,鎖定已經賺到的錢,拒絕坐電梯。

止盈的坑在哪裏?很多所謂的獲利回吐方法都是錯誤的。關於止盈,題主提到的方法是目標收益率——買壹只基金,設定壹個固定的收益率,比如20%。壹旦基金漲了20%或年化收益率達到20%,就壹次性或分批跑路。

這種方法的錯誤在於它忽略了股市收益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國內股市壹直以短牛長熊為特征。很難遇到大牛市,收益可觀的,比如2014-2015的大牛市,2006-2007的大牛市,2009年的大反彈藍籌行情,2017的藍籌行情,過去壹年的中小盤行情。每次漲幅都遠高於20%。如果賺了20%跑了,以後還要收益嗎?如果是,為什麽要跑?如果沒有,那很好。恭喜妳,妳在股市大概賺不了多少錢。畢竟妳只賺了點芝麻,丟了大西瓜。

在實踐層面,還有壹個問題,門檻如何選擇——是定在20%還是30%?首先,是壹個巴掌拍不響還是基於歷史經驗?是否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如果設置了壹個值,比如20%,它將上升到19%。不跑了又掉回來怎麽辦?

如何止盈?考慮到所有的指標,我們在牛市結束時僥幸逃脫了。投資股票型基金,壹定要按照熊牛周期來設定合理的投資周期。也就是說,在熊市末期開始逐步建倉,隨著股市見底逐步加倉。最後在牛市結束時清倉,在隨後的熊市中休整,等待下壹個周期。因此,基金獲利回吐只發生在壹個時期,即牛市結束的時候。

對於牛市結束的判斷,舒雲覺得不應該簡單用幾個指標來衡量。單個指標都有出錯的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看指標。個別指標報警時,會分批逐步後退,盡量減少單個指標拿錯接力棒的可能性。

例如,可以考慮以下指標:

市場情緒。雲書認為這是最簡單、最可靠的指標。大牛市來了,市場會很興奮。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股市,賺錢,以及打算投多少錢進股市。在大家都準備進場賺錢的時候,後面有人接盤嗎?2015的牛市就是這樣的寫照。舒雲在行業圈之外(作為圈內人,每天在圈裏討論股票很正常,不討論就意味著丟飯碗),也見過太多對股市興奮的人,比如樓下的居委會大媽,賣茶葉蛋的大媽,隔壁理發店的小哥。當每個人都在談論股市時,我們必須小心。雖然可能不會馬上跌,但也可能不遠了。

換手率、回撤等技術指標。股市的上漲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被稱為“天價”,但成交量的峰值往往先於價格的峰值。而股價開始跌破壹些重要均線,也意味著趨勢的改變。考慮這樣的技術分析指標壹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信號。

宏觀經濟指標。就是壹些基本面因素,比如上市公司利潤上不去,市場利率開始收緊。

當然,本文主要以方法和邏輯為主,具體情況仍需具體分析,不宜壹概而論。舒雲對運行信號的判斷和分析將同時發表在文章中,歡迎關註。

我是舒雲,有CFA資格的基金從業者,有13投資經驗的老司機。如果妳想投資基金賺錢,請關註妳的生活!

這個問題有點迂回。我們先把它弄清楚。我想問的朋友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先以1元的凈值買壹只基金,假設是20000元。過了壹段時間,漲到了1.2元的凈值,於是我賣掉了壹半的倉位,剩下1.2萬的基金倉位和1.2萬的現金。

接下來,我會繼續每天買這只基金。比如我將1.2萬元的現金分成20次,每次買600元。20天後,滿倉就成了這個基金的情況。至於當時的基金市值,要看當時每只基金的凈值。

看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麽基金漲了20%就賣出壹半,然後每天分批買回?這種折騰有什麽意義?

我覺得,只有壹個趨勢可以解釋這個操作的假設,就是妳認為基金上漲20%之後,會有壹段時間的回調或者震蕩走勢。因為擔心這次回調會比較大,所以采取了減倉壹半的做法。

但是,妳認為這個基金會漲,那麽馬上,妳就繼續用定投的方式買入這個基金,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降低基金的持倉成本。

但是,這個操作的邏輯其實是混亂的。

賣出後妳分批買入,說明妳堅定看好這只基金的未來。那麽有必要做這樣的短期減倉回購,僅僅是為了降低壹小部分成本嗎?

記住,試圖猜測基金的短期走勢是不明智的。尤其是當妳中長期仍然看好壹只基金的時候,沒有必要做短線的減倉降成本的嘗試。如果妳擔心這只基金在漲了20%之後可能會面臨壹輪下跌,並且不知道這種下跌會有多大,持續多長時間,那麽妳可以在凈值漲了20%之後分批賣出。賣出後,等壹段時間再考慮,或者選擇另壹只基金投資。

投資的時候,不能患得患失。妳前怕狼,後怕虎,不知進退。

投資的時候不能把自己當神仙。預測趨勢是愚蠢的。只有跟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