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莊家的分類
在分析做莊園的過程之前,首先要了解莊家的分類,因為不同類型的莊家有不同的交易方式。還要註意的是,莊家之間的水平差距也比較大。按莊家身份(或資金來源)可分為券商村、上市公司村、社會遊資村(即所謂的野村)、混合村;按運營周期可分為短線村、中線村、長線村;根據走勢的幅度和振幅,可分為強村和弱村;根據股票走勢與大盤的關系,可分為順勢村和逆市村;根據莊家成功與否,可分為獲利村和被套村。
這裏我需要說說我對銀行家的定義。人們往往認為大量的資金和大量的倉位就是莊家,這是不準確的。銀行家需要具備兩個特殊點:對壹段時間內股價走勢的控制能力;有意識地進行與目的相反方向的操作,即當妳想買入時,妳不得不選擇股票。所謂選股就是概述,其實就是指妳做之前的壹些準備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選股、公關、資金調動、賬戶安排三項。
選股是整個造村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環節。壹般來說,在決定是否開倉壹只股票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發行量壹般情況下,除非有特殊題材或需要,莊家對發行量要求嚴格。會加大資金和籌碼的募集和派發難度,但又太小,不允許大資金進出,容易暴露自己。3000萬到7000萬是可以接受的大概範圍;
2.股價在美國股市,股價對股票的走勢沒有任何意義。在中國,100元的股票從10年開始就沒有交易過,直到2000年才打破這個限制。這兩年幾乎沒有3元以下的股票。這是壹個奇怪的現象,也是投機市場的壹種表現。這裏我想說的是,當壹只股票的價格低的時候,即使沒有業績和題材,莊家也很有信心去做。當壹只股票的價格過高,特別是在20元以上時,莊家不會輕易開倉,壹旦橫盤,出貨的可能性很大。
3.主題:包括現實主題(如投放能力)和可以設計的潛在主題;包括業績、資產結構、重組潛力和成本以及地理位置。這裏我想強調的是,主題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前1和2條件好,被選中的可能性很大。其實很多主題也是根據外部情況臨時設計的,就像“5 19”行情中大量公司觸網壹樣。現在回想起來,有幾個是認真的?之所以強調公司所在地,主要是為了規避監管,也是為了容易獲得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合作(如有必要)。這也是前沿容易出牛股的原因之壹;
4.其他因素:如股東股權結構、是否存在老莊家(或大倉位)等。壹般來說,被攻擊的上市公司前100名股東的情況都會經過仔細的分析和規劃。莊家在建倉前,總是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摸清目標公司前100名股東的背景,這也是莊家在未來不同階段會壹直關註的所謂“黑名單”。
及時賣出,穩定股價;當妳想賣出時,妳必須買入以提高股價。下面按照周期分類介紹不同類型莊家的特點。
短線莊家的特點是重潛力輕價格,不要求持倉。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個是投機和反彈。在大盤接近低點的時候買入1 ~ 2天,然後快速拉升。當廣大散戶也開始搶反彈的時候,就趕緊出局。壹種是炒作,在重大利好消息出來之前,或者消息出來之後馬上拉升糧食,然後繼續快速上漲,快速離場。
中線莊家往往看大盤的壹個中級行情或者壹個股票的題材。中線莊家經常炒盤。中線莊家往往在底部建倉1 ~ 2個月,倉位不是很高,然後借助大盤或者有利條件加倉,通過板塊聯動效應,節約成本,方便出貨,然後在短時間內快速出局。中線莊家所依靠的東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以風險比較大,操作上自然謹慎。正常情況下,30%的漲幅太多了。
長期莊家經常看股票的表現。他們以投資者的心態進入市場。因為長線莊家資金實力雄厚,信心充足,操作時間長,在趨勢形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吃貨,洗盤,拉升,出貨。所謂“黑馬”,壹般都是從長莊股票中產生的。長長莊最重要的壹個特點就是位置。因為持有時間很長,預期漲幅很大,所以要求莊家盡量把股票都買下來。事實上,銀行家也非常願意這樣做。就這樣,股價從底部翻了壹倍,但莊家還在吃。出貨的過程也是漫長的,後期會不計成本的拋出。
公關公關工作關系到成敗,很重要。很難想象,壹個沒有上市公司配合的銀行家,能獨自成功。而且很多時候,莊家的資金和上市公司的資金是捆綁在壹起的。公關的方式有很多種,這裏不討論,因為比較敏感。
資金調度和賬戶安排
需要分倉,壹是規避持股比例的法律限制(單個賬戶5%)和監管,二是方便具體操作行為(如交叉核對)。壹般的做法是在壹個主賬戶下掛幾個子賬戶,共享資金。根據不同的流通盤開戶數不同。壹般來說,100-300賬戶是常見的賬戶數。比如根據陜西莊家操縱海鷗基金的報道,莊家用了200個左右的賬戶。
(指投資者)買進
首先要說明的是,壹只股票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莊家,甚至在同壹時間可以有多個莊家。這些情況必然導致趨勢難以分析,所以這裏主要介紹長莊,因為長莊的每壹個交易步驟持續時間長,漲幅大,是後續的主要目標。
永遠記住,長莊只買低價,不會追高價。做持久戰,就像打壹場大仗。他們建倉最關心的是價格,其次是數量,最後是時間。根本不考慮芯片結構不合適的股票。
莊家開始建倉的時候,股價離最近的交易密集區的下緣很遠,壹般在30%以上。
標準的建倉方法主要包括五個階段:見底前的平臺——做底——見底後的平臺——推高倉位——第二個平臺。
觸底前平臺:即主動買入對沖。當市場下跌時,莊家開始接手切肉盤。但如果只是單純的橫盤,就沒人賣了,所以會繼續震蕩,沒有大陽線,避免短線客戶關註。
底部:市場見底的時候,人氣往往是最低的。這時候如果股價跌破平臺,就會吸引更多的割肉盤。
見底後的平臺:見底後會小幅拉升,壹般超過見底前的平臺,讓割肉者全部放空,不願意回購,這樣莊家就有足夠的時間繼續建倉。因為股價還在低位,股東信心還不足,割肉者還很多。但隨著平臺的延伸,股民心態已經穩定,有買入的顧慮。所以越往後,莊家吸引的籌碼越少。當莊家覺得繼續賣不劃算時,就開始推高。
推高倉位:這種推高倉位的趨勢不小,但幅度較大,莊家往往避開短線客戶的視線,很難在漲幅榜上發現。雖然底部橫盤了很長時間,但莊家現階段吃貨較多。
平臺二:經過壹段時間的推高,股價有壹定幅度的上漲,技術指標達到較高水平,投資者不再看好這只股票。這個時候,正是洗盤獲利籌碼的時候。不管是什麽平臺,看好的人都不多,莊家可以根據心情來做,有時候壹做就是幾個月。莊家覺得倉位夠了,就開始進入拉升階段。根據籌碼分布和莊家的胃口,可能會有第三、第四、第五平臺。
幾種特殊的建倉方法1,隱底。莊家只關心吃貨,不負責拉股價。該股長期處於底部,給人感覺很熊。到時候莊家會突然大幅拉升,也就是股評人說的“橫向多長,縱向多高。”可以看看深圳科技4月份的漲幅1996。能查到莊家什麽時候進場的嗎?記住,不是把食物拉上來。
2.提高位置。主要是中線莊家的行為。即忽略前面幾個階段,直接拉升,進入第二個平臺階段。這樣莊家的成本很高,但倉位不是很高,不劃算。
3.換村/拿村。也就是後壹個莊家直接從前壹個莊家手裏接過股票。因為純粹是個人行為,往往有內幕消息,所以很難發現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