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2021央行會大概率釋放溫和漲價的信號嗎?是否意味著通貨膨脹?

2021央行會大概率釋放溫和漲價的信號嗎?是否意味著通貨膨脹?

很明顯,央行不再隱瞞任何事情,明確表示通脹已經在路上了。既然有大概率適度上漲,那麽大概率就說明已經發生了,適度上漲指的是央行努力控制的目標,因為央行也說過“物價穩定是貨幣政策的核心政策目標。”

現在的問題不是通脹不通脹,而是能不能溫和。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央行說物價適度上漲在路上,什麽是適度上漲?

如何對抗通貨膨脹?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妳,大多數人不具備通貨膨脹保值增值的能力,基本不可能贏。因為通貨膨脹本身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會被帶走壹筆錢。要想彌補損失,只能從外地拿回來,那肯定是有風險的。大部分人只能購買壹些銀行、信托、債券、保守型基金等有固定收益的高安全性理財產品。雖然他們無法超越通脹,但還是能虧壹點。之前寫過壹篇文章,怎樣才能“躺著贏”未來的通貨膨脹?,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如果想戰勝通脹,對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和投資眼光有信心,確實可以投資壹些風險較高的資產,比如股票、基金、期貨等。但是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沒有人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妳可以享受。根據中國近十年的實踐經驗,整體上只有房子跑贏了通脹,但現在房價也出現了分化,核心不核心。妳沒看到現在上海的房子都漲到天上去了嗎?

至於創業,跟通貨膨脹無關,跟經濟環境有關。如果沒有特殊渠道,今年不建議大規模創業。我認為今年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壹年,很多債務問題會暴露出來,市場信用風險會釋放出來。今年,中國經濟的某些領域確實會有亮點。比如回歸正常後可能會有積累的爆發,但基本都是老人們占了坑,創新的產業技術還沒有出現。所以創業壹定要註意風險。

謝謝邀請我。有沒有通貨膨脹,大家去菜市場都會有壹個直觀的判斷。羊肉批發價從2020年第47周的69.22元/斤漲到2026 54 38+0周的74.87元/斤,漲幅8.16%,但如果看公布的cpi數據,似乎沒有什麽特別的變化。

2021漲價似乎沒有什麽懸念。關心股市的投資者會知道,最近紙、鈦白粉、油、玉米……的漲價都是因為毛票。以單元樓下面的食堂為例。以前壹盤木須肉用6塊錢;後來,9元;現在,15元。其實就是黃瓜片壹點,胡蘿蔔片壹點,雞蛋壹點。能找到兩塊肉都是運氣,更別說純脂肪了。通貨膨脹與否就不用多說了。

我個人對這種溫柔的理解是:對於有錢人來說,是相當溫柔的。但是,對於農民工來說,估計。。。親理解

1.事實上,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基本物價是隨著消費升級而上漲的。我記得從小時候的4毛錢壹根冰棍到現在的3-4元,已經逐漸增長了100倍。

2.去年由於疫情和經濟下滑,國外大部分國家如美國進行貨幣超發,導致全世界貨幣泛濫,實體經濟跟不上,需求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貨幣在流通中慢慢顯示出來,支撐了價格的上漲。這也是美國作為世界貨幣印鈔機,略微攫取世界人民的財富,讓世界為之買單的方式。

根據經濟學原理,適度的物價上漲或可控的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疲軟的經濟復蘇。由於產品價格上漲,企業相對利潤空間增大,形成良性循環。當人們看到價格上漲時,他們也可能購買和囤積商品以增加需求。然而,價格的大幅上漲也會導致需求萎縮。

4.所以個人認為2021漲價也是趨勢,全世界都在放水。如果不適度增加,就是虧損。

2021央行會大概率釋放溫和漲價的信號嗎?事實上,價格壹直在上漲。衡量物價有三個指標,包括CPI和ppi。前者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後者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前者對我們普通大眾的影響更直接,包括食品價格和服務價格。

近年來,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以CPI來衡量,特別是豬肉價格和蘋果價格的大幅上漲,推動了CPI指數的上漲。最近幾個月,CPI指數壹度跌破零,進入負增長,現在在低位徘徊,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因為:印的錢太多了!

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這是壹位經濟學家說的。貨幣印得太多,往往會導致市場通貨膨脹,也就是所謂的物價上漲。2020年新增貨幣資金超過9萬億。試想壹下,要填滿這些貨幣資金需要多少錢。

當然,央行會用貨幣政策來穩定市場價格,保證市場價格的合理穩定,比如通過貨幣緊縮,也就是回收貨幣或者少印貨幣。中國不存在全面市場通脹的基礎,這壹點可以放心。

關於如何對抗通貨膨脹。答案很簡單:購買核心資產。現在股票和基金都在高位,我就謹慎了。如果有合適的創業機會,還是要謹慎,因為2021央行可能會回收市場流動性,也就是錢不會那麽寬松,創業機會會在這個基礎上發生變化。

普通人目前很難對抗通貨膨脹。高風險市場,比如股市,這兩年是賺錢的,但是長期來看,風險很大。未來幾年買的房子沒有市場價格,賣不出去。

在銀行,利率很低。我也不能。

妳能分散投資嗎?把它分成幾筆投資可能更好。

我已經有了清晰的感覺...

我覺得2021物價上漲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不壹定是通貨膨脹。壹般來說,CPI低於1%為通縮,1% 3%為溫和通脹,高於3%視為通脹。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對經濟不利,而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最有利。

從cpi數據可以看出,去年受疫情影響,消費端出現壹定疲軟,CPI同比漲幅壹路回落。但是從2021開始,我們普遍感覺物價上漲很快,尤其是農副產品。通貨膨脹又來了嗎?

我們必須理性對待這個問題。首先,1是中國農歷接近尾聲,居民對消費品的需求在增加。其次,這兩個月的天氣比往年冷很多,導致蔬菜水果生長緩慢,供需失衡。最後,經濟復蘇導致受疫情抑制的消費反彈。

所以,基於以上三個原因,目前的物價上漲並不能判斷通脹來臨。如果未來兩個月天氣轉暖後,CPI連續兩個月大於3%,那麽通脹可能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