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股票投資 - 最佳金錢圈獎:Luckin Coffee

最佳金錢圈獎:Luckin Coffee

成立18個月,日虧440萬,無盈利時間表的Luckin Coffee赴美上市。上壹次這麽快,是趣頭條和拼多多。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來者成為全球IPO最快的公司。

在朋友圈裏,對瑞幸嗤之以鼻的人開始贊美它的“執行力”和“大數據”,或者說“瑞幸=星巴克+711+Costco+亞馬遜”。這壹天,擔心瑞幸還能不能活下去的人透露了“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的消息。還有人站在前進與後退的中間,說這是壹場與資本博弈的遊戲。

不考慮未來,作者說:這杯,誰愛誰愛。

1,瑞幸的“資本邏輯”

有很多不熟悉資本市場的朋友,不熟悉資本市場的人確實會被披上科技外衣的企業迷惑。

但是真的不迷茫嗎?

首先,為了理清瑞幸的資本邏輯,供大家參考:

1.創始人創辦瑞幸,個人資金投入10萬,企業估值10萬,持股100%。

2.投資人A進入,投資654.38+00萬元,投後估值654.38+00億元,持股654.38+00%。

3.投資人B進入,投資654.38+0億,投後估值654.38+0億,持股654.38+00%。

4.投資方C進入,投資5億,出資50億,持股10%。

5.投資人D金出資654.38+0億元,654.38+0億元,持股654.38+00%。

6.在創始人和投資人先後投入654.38+0.62億元後,瑞幸實現了估值300億元的IPO。

7.IPO後,創始人和投資人A、B、C、D連續數次以不同價格出售股份,累計套現6543.8+000億。不同階段進入的創始人和投資人分別實現了幾百、幾十或幾倍的收益。

8.上市後,瑞幸找不到盈利模式,業務難以為繼,泡沫破滅,估值從300億跌到6543.8+0億。上市前進入的機構投資者都已經退出變現,流通股票逐漸被中小投資者接手。

9.最終投資人投資654.38+0.62億,但瑞幸上市時獲得了300億的估值。最後變成了壹家上市前已經和IPO合並虧損幾十億的公司,泡沫破滅時估值跌到6543.8+0億不到,但投資人套現6543.8+0億,凈賺84億。這樣的收入,是正經咖啡生意遠不能實現的。

10,壹個更壞的結果,瑞幸也可能像ofo壹樣,拖欠供應商貨款、銀行貸款、房東租金和員工工資,中小投資者損失半輩子積蓄,除了這個資本遊戲的主導者。大多數人都受到了傷害。此外,壹些用戶喝了幾杯廉價咖啡,壹些幫助瑞幸宣傳的經紀人和媒體獲得了壹些報酬。

如果財經媒體界能夠正確理解瑞幸模式的精髓,將有助於未來中國商業文明的進步。

但這是本質嗎?

2.損失是個問題?

然後看公司詳情。

瑞幸B輪融資後,很快有消息稱將於2019海外上市。據說香港是首選。不過很快就被香港媒體辟謠:不到三歲,香港不要。

雖然瑞幸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現磨咖啡連鎖店,擁有2300多家門店。

然而,在過去的18個月裏,他們虧損了22.27億元。

當然,首席執行官錢壹點也不驚慌。他經常出來對媒體說“賬面上還有20多億,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準備。”

損失是個問題嗎?

拼多多三年虧了654.38+03億,愛奇藝上市前虧了37億,JD.COM虧了654.38+02年,亞馬遜虧了20年,市值卻超過了壹萬億美元。誰說虧損是個問題?

但是,虧損不是問題,不代表背後的邏輯不是問題。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壹個虧損邏輯的總結,虧損背後的邏輯比虧損的現象重要得多。

我們將接觸互聯網的公司分為三類:

第壹類是原生互聯網公司。比如BAT、臉書、亞馬遜,他們的價值邏輯核心至少有壹條金線——“網絡效應”。網絡效應不等於互聯網效應,更不等於“互聯網+”,而是“每多出來壹個用戶,就會讓產品、服務、體驗對其他用戶更有價值”,這是數字世界最好的護城河。壹旦網絡形成,公司價值將呈指數級上升。

但問題是,瑞幸模式有網絡效應嗎?

第二類叫再生互聯網公司。比如滴滴、摩拜單車,這些公司其實都是“傳統行業在互聯網+”的產物。但很重要的壹點是,他們能在細分市場上擁有或接近互聯網的“壟斷地位”。比如出行方面滴滴壹家獨大,壹定意義上有定價權。但是餐飲零售的本質是去中心化的。瑞幸能打破這個邏輯,建立“壟斷”嗎?

第三類是叫互聯網營銷的公司。用流量的方式建立和分裂用戶群,規模增長很快很猛,但是要花錢。如果用戶沒有留夠,這個流量池就是漏池。

這個妳可以問問瑞幸的用戶。

上壹輪融資後,瑞幸開始減少對用戶的補貼,銷售費用占到壹半。新開門店只有297家,還不如之前的月度數據。這種做法立刻得到了消費者的反饋,月交易用戶增長明顯放緩,月銷量也明顯下降。

用戶來到底是為了什麽?

3.壹個“盧氏家族”的陰謀?

最後,人。

Luckin Coffee今日開盤上漲47%至25美元,隨後漲幅繼續收窄,首日收於20.38美元,較65,438+07美元的IPO價格上漲65,438+09.88%,市值約為47.4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在納斯達克籌集IPO資金最多的亞洲公司。

然而,撐起這個天價估值的,很可能是“魯”家族的壹個陰謀。

在公開資料中,CEO錢在國內待了很久,想創業。UCAR董事長陸支持老人的夢想,稱自己是慷慨的金融投資者。愉悅資本的創始人是該公司最重要的投資者,他說自己早年在北美和陸喝咖啡時產生了這個想法。

按照尋找線索的邏輯,姚政是關鍵人物。

回顧上市前的融資經歷,除了領投B+輪的貝萊德在公開信息中不是魯的老熟人,其他從天使輪壹路跟進的機構都與魯有很深的淵源。

據品萬新聞報道,陸、、與大成資本創始人組成“鐵三角”。就連瑞幸在IPO前招聘的CFO沙克,也是在港上市的承銷商瑞士瑞信銀行(2014)的老高管。這些都是在汽車公司上市中壹起賺了幾個億的好兄弟。

瑞幸招股書顯示,其股東中,陸持股30.53%,其妹持股65,438+02.4%,錢持股65,438+09.68%,大通資本持股65,438+065,438+0.9%,愉悅資本持股6.75%。隨著瑞幸IPO成功,老人們很快就可以選擇退出了。

這是幫派嗎?

如果是這樣,這個團夥自然來自中國。

CAR Inc .成立於2007年9月,並於2014年9月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7年間,聯想、華平、赫茲租車以及上述“鐵三角”機構相繼引入。14上市前股權結構為聯想36.8%,華平23.1%,赫茲租車19%,魯18.6%。

換句話說,在上市之前,魯已經失去了控制權,而聯想和華平才是大玩家。

上市後,2015年6月1日,華平減持65438+6800萬股,拿走4億美元。2015,10月,聯想減持65438+2.54億股,拿走約15億元。

根據CAR Inc . 2016的財報,聯想控股出資6543.8+02億元,退出超過6543.8+09億元,當時賬面價值40億元。華平投資2億美元,退出4億美元,當時賬面價值20億元。

兩者都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換句話說,在汽車公司上市後,魯失去了控制,只能看著投資者帶頭。

雖然魯通過汽車公司和之間的壹系列運作重新獲得了控制權,但賺錢的最高點已經過去了。

但在瑞興這壹次,吸取了教訓,他要自己做決定。

很多人只是分析瑞幸不靠譜。眾所周知,魯是來賺錢的。至於靠不靠譜,生意要緊,賺了才靠譜。魯是商人,不是企業家。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有些人走路不壹樣,是因為他們聽到了遠處的鼓聲。”

有多遠?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消費了約25億杯手磨咖啡,其中星巴克在中國銷售了約4億杯,占總市場的16%。

瑞幸在之前的招股書中表示,他們賣出了9000萬杯咖啡,並引用了Frost & amp;根據沙利文的數據,中國壹年喝掉87億杯咖啡,五年後這個數字將達到6543.8+055億杯。來證明妳有多遠。

這個杯子,愛情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