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正處在深度調整和轉型時期,從單純住宅業務向綜合服務延伸,與 科技 、 健康 、消費等層面跨領域合作,乃至布局全產業鏈業態,成為壹些行業頭部房企的戰略選擇。但多元化轉型是壹項長期、系統性工程,在市場下行、融資收緊的環境下,加碼多元化或將影響企業的流動性安全,因此,只有業績長期穩定、品牌價值強大的房企才有資本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持續深耕。
2021年1月4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以下簡稱:碧桂園)於港交所披露其2020年12月及全年未經審核營運數據。公告顯示,2020年全年碧桂園連同其合營公司和聯營公司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706.6億元,同比增加3.34%,繼續雄居業內榜首位置。
與此同時,當年內碧桂園被多家投行及研究機構上調評級,如穆迪上調碧桂園評級至投資級Baa3,標普將其評級由“BB+/穩定”調升至“BB+/正面”,摩根大通更是在其研報中指出碧桂園在未來3年依舊會有良好的凈利潤增長。
業績穩健增長的基礎之上,近年來碧桂園以地產、機器人、農業“三駕馬車”作為新的業務架構,提出打造“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 科技 綜合性企業”這壹願景,經過不斷地 探索 實踐,其全產業鏈優勢得以進壹步強化。
新型城鎮化的踐行者
以地產開發為集團主業,碧桂園在20余年的深耕中,秉持“建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這壹企業使命,深度融入中國城鎮化進程,迄今已幫助全國31個省份、超過1200個城鎮的450多萬戶業主實現安居夢。
房地產市場轉向精細化發展、品質致勝的背景下,碧桂園早在2015年就建立新品研發基地、推出“精工”系列,持續服務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也令“好房子碧桂園造”的產品理念深入人心。
2020年,基於後疫情時代人們對於人居需求的全新訴求,碧桂園再次啟動 健康 住宅體系升級,以更好的產品設計、產品質量、社區環境、社區配套、物業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 健康 社區美好生活。在碧桂園 健康 住宅中,通過科學的規劃布局和戶型設計有效提升日照時長和通風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流行病傳染風險;通過分廳、玄關、衛生間等設計創新實現居家生活的多重防護;更鏈接全產業鏈引入 科技 、智能設施,開啟全新智慧社區時代,引領 健康 人居的前沿方向。
機器人打造全新應用場景
在碧桂園的發展過程中,創新思維壹直是貫穿其中的重要意識。這是在這壹思路的驅動下,碧桂園逐漸意識到傳統建築行業中風險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的掣肘,率先 探索 生產方式的變革,通過“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的模式解決行業發展痛點,為現代建築業插上 科技 的翅膀。
2018年7月,碧桂園宣布成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並開始在順德打造機器人谷,重點研發制造建築機器人、餐飲機器人等。為此,碧桂園從國內外招募近4000名優秀研發人才,並和清華大學、香港 科技 大學等多所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去年9月,首批建築機器人交接儀式在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項目舉行,博智林創立的以建築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正式投入使用。當年諸多業內外人士將碧桂園機器人計劃視為“天方夜譚”,如今,這壹“童話”已經夢想成真。
2019年初,隨著集團高 科技 綜合性企業定位的升級,碧桂園又成立了千璽機器人集團,以智能 科技 為核心驅動,將業務延伸至多元化餐飲服務。去年新冠疫情暴發後,碧桂園第壹時間向抗疫壹線捐贈了首批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為壹線醫護和隔離人員免費提供24小時無接觸式循環生產與配餐;去年年中,千璽機器人集團打造的天降 美食 王國機器人餐廳開業,20余種餐飲機器人設備“上崗”,可為顧客提供近200種菜品,迅速成為“網紅”。
目前,千璽集團打造的“5+1”全新智慧餐飲業態已在佛山、廣州、江門等地成功運營18家機器人餐廳,超300余臺各類餐飲機器人單機設備在北京、江西、陜西等10余個省市的醫院、商業中心、景區、大學和政企單位實現運營。
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42年前我種田,42年後我還種田。”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這番樸實而又飽含深情的話語,也許正可以解釋碧桂園多元化業務構架中現代農業的地位。
農業之於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2020年中央“壹號文件”中,就再次聚焦“三農”,並強調要“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 社會 和諧穩定”。而碧桂園對農業的重視,正源於其多年來始終不變的公益情懷與企業責任。2018年,楊國強萌生了“重新回去種田”的想法。這壹年,碧桂園正式進軍現代農業,積極布局農業全產業鏈,致力於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
去年10月,碧桂園聯合北大荒啟動***建的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掀開了神秘面紗。在首次農機無人駕駛作業集中演示中,來自國內外的17家頭部智能農機生產企業、44臺/件農機設備,完成了玉米、大豆、水稻三大農作物單機無人駕駛20多個作業項目的試驗示範任務,向世人生動詮釋了“高 科技 農業”。專業人士指出,該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註入強大動力,這在我國現代農業 科技 發展進程中具有裏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碧桂園農業還拓展了海外大農業、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社區生鮮門店等多個板塊,建設了“武漢種谷”、廣東德慶貢柑產業園、雲南保山農業 科技 園等壹大批優質項目。身為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在去年“兩會”上提交了發展高 科技 智慧農業的提案,在他看來,農業 科技 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要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占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而這也正是碧桂園目前重點努力的方向。
全面考量碧桂園業務鏈上這“三駕馬車”,它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以高 科技 為紐帶,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賦能,在全面提升碧桂園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更全部指向於其最終的企業使命與價值導向,即提高人們的服務體驗和企業生產力,為全 社會 創造美好生活。步入“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多元化協同築就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碧桂園,再次率先沖出全新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