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中國拆船協會發展規劃

中國拆船協會發展規劃

拆船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和相關行業發展規劃,結合拆船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壹、“十壹五”期間拆船行業發展回顧

“十壹五”期間,我國拆船行業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理念,以綠色拆船和規範發展為主線,把握國際經濟發展變化,抓住機遇,努力開拓國內外報廢船舶資源回收市場,促進了企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壹定貢獻。

(壹)回收廢舊船舶資源,促進節能減排

“十壹五”期間,成員企業已拆解進口和國內報廢船舶1314艘,拆解量超過630萬光噸,拆解量超過“十壹五”目標14.5%。貿易額約為115億元。對節能減排的貢獻是:節約精礦粉725萬噸,減少原生鐵礦開采1845萬噸;節約標準煤654.38+50萬噸,用水量約654.38+84萬噸,溶劑(石灰石)654.38+65.4萬噸;減少廢渣25萬噸;節約運輸能力近8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69萬噸。

(二)明確產業定位,規範產業發展

2009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頒布,為拆船行業成為循環經濟的組成部分提供了法律依據。2009年2月,國務院在《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規範發展拆船業,實行定點拆解”。同年6月5438+2月,商務部、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環保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海關總署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於規範發展船舶拆解業的意見》。5438年6月至2009年10月,經國家統計局批準,將拆船業納入國家統計報表體系。2010年9月,環境保護部頒布《進口廢船環境保護規定》。這些法律、法規和文件的頒布為拆船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三)促進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支持

“十壹五”期間,拆船行業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從2006年的1到2008年2月的1,對拆船行業進口報廢船舶增值稅給予17%再8%的優惠政策;2009年6月5438+10月1日至2月31日2010日,對拆船業銷售再生資源繳納的增值稅先征收後按規定比例返還。這些政策的實施,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大大增加了國內外廢棄船舶資源的回收利用,為國家擴大了稅收。

(四)推進標準化管理,打造綠色拆船企業。

1.組織實施綠色拆船企業的評審和認定。根據《綠色拆船通用規範》(WB/T1022-2005)的要求,在全行業開展了創建綠色拆船企業活動。* * * 9家企業被認定為首批具有相應等級的綠色拆船企業。

2.推動環境、安全、健康和質量體系的建設。“十壹五”期間,18家企業先後通過了ISO14001和OHS18001管理體系認證,7家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3.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江門市新會雙水拆船鋼鐵有限公司是全國首批開展循環經濟的試點單位。公司按照批準的實施方案,認真探索發展循環經濟模式,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得到了全國人大環資委及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的肯定。

4.拆船工程的監管壹直受到重視。江陰夏港長江拆船廠、江門眾鑫拆船廠嘗試了廢鋼拆解第三方監管模式,在建立有害物質篩選去除和嚴格拆解流程方面積累了經驗。

(E)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全球綠色拆船。

“十壹五”期間,中國拆船業積極參與國際海事組織(IMO)關於制定國際公約的活動,兩次協辦“IMO拆船問題區域研討會”,參與組織公約研討會、文本起草和實地調查評估,為IMO通過《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國際公約》做出努力。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BIMCO航運論壇、IMO船舶拆解外交會議、TradeWind迪拜和北京船舶拆解論壇。接待有關外國機構代表團,訪問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增進互信,促進合作。

(6)加強服務,重視協會自身建設。

“十壹五”期間,中國拆船協會確立了“服務、創新、提升、和諧”的工作方針,著力提升服務功能和秘書處自身建設。

1.加強行業宣傳。制定《關於加強拆船行業宣傳工作的若幹意見》和《宣傳信息(統計)實施細則》。辦好期刊,利用相關報刊和網絡媒體報道和反映拆船行業發展情況。完成《船舶工業年鑒》、《再生資源產業年報》、《循環經濟年鑒》拆船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參加過全國人大、相關部委和協會組織的各種研討會(論壇)。協辦“中國廢鋼大會”、“中國廢鋼電子交易論壇”、“TradeWinds北京拆船論壇”,設置展位,進行專題講座,宣傳行業,擴大影響力。

2.服務好會員。“十壹五”期間,中國拆船協會組織了壹次參觀考察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內廢鋼船拆解現狀、廢鋼船氟利昂回收、船舶拆解行業產排汙系數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部分作為法律法規制定的依據,部分已被有關部門審核確認或列為合作項目。廢船拆解環境無害化管理研究還獲得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06年科技進步二等獎。期間協助會員企業解決通關、納稅、碼頭設置監管、擴容環評、到貨商檢、申請授信額度證書、申請進口許可證等各類問題。還舉辦了許多關於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研討會,以及關於爆炸檢測和動火作業批準的在職培訓。

3.完善秘書處各項規章制度建設,制定和諧公約,打造服務型團隊。2009年,協會被民政部評為AAA級協會。

二、“十二五”期間拆船行業面臨的基本形勢

“十二五”時期不僅是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發生深刻變化的時期,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相關市場形勢出現新變化、新特點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密切研究和分析與拆船行業發展相關的發展趨勢,增強抓住機遇和抵禦風險的意識和能力,積極適應政策和環境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壹)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十二五”期間,國家明確提出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強調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產業循環組合,構建環環相扣的循環產業體系。確立了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示範、“城市礦山”示範基地、再制造產業化等重點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方向。

拆船業是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拆船業、造船業和航運業構成拆船產業鏈,是實現廢船資源循環利用、促進航運業發展、調整和振興造船業的重要環節。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十二五”時期必將成為拆船行業實現規範發展、實施定點拆解的關鍵時期。

(2)國際社會積極推動安全和環保的船舶拆解。

2009年5月,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誕生。目前,國際海事組織將繼續為公約制定各項技術指南,推動國際公約早日生效。

隨著《國際拆船公約》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以及拆船、航運和造船領域的政府部門、法律機構和相關企業將關註船舶拆解的安全和環保問題。中國拆船行業壹直倡導綠色拆船,安全、環保和職業健康管理能力日益提高,得到了國際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廣泛關註。

(3)相關市場預測

據中國廢鋼應用協會估算,我國廢鋼資源年需求缺口超過10萬噸。根據廢鋼行業“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國鋼鐵行業年廢鋼供應量應達到654.38+0億-654.38+0.6億噸,廢鋼率應超過20%。這樣壹來,廢鋼資源的缺口會更大。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預測,目前,我國國內鐵礦石資源支撐能力正在快速下降,鐵礦石產量低於煉鐵產量增長需求,因此對國外鐵礦石的依賴程度較高。缺口中壹半以上的鐵資源需要進口鐵礦石、廢鋼或鋼材來補充。

在後金融危機時期,由於世界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專家認為,造船市場可能長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全球造船產能過剩已成定局。幹散貨船和油輪運力過剩越來越嚴重。預計到2013年末,名義過剩產能率分別約為22%和21%。隨著新船的成交和運輸市場的變化,運力的更新會加快,仍會有舊船進入報廢市場。在中國,超過35%的營運船舶船齡超過25年。2010年6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交通運輸部等四部委制定了推進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報廢更新的實施方案。

因此,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拆船行業既有許多發展機遇,也面臨許多挑戰。

三是“十二五”期間拆船行業的發展

(壹)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我國拆船行業將按照商務部等八部委制定的指導方針,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實現綠色拆船為目標,以進壹步提高拆船行業安全環保能力和職業健康水平為重點, 把拓寬廢舊船舶利用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循環經濟理念,切實把發展拆船業放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的位置。 通過發展拆船業,改善航運業的供需結構,促進造船和航運業的恢復和發展。

(2)發展目標

加強立法建設,規範報廢船舶流向,實行定點拆解,杜絕非法拆解;實施綠色戰略,開展清潔生產,推進綠色拆船品牌建設;積極宣傳、推廣循環經濟,構建有利於拆船行業發展的平臺和網絡體系;加快行業勞動崗位體系建設和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關註國內外廢棄船舶拆解回收,提高廢棄船舶供給能力和高值化利用水平。力爭實現拆解500萬-600萬輕噸報廢船舶的目標。

(3)任務和措施

1.切實落實國務院關於規範拆船業發展、推進產業化進程的要求。積極協助政府部門打擊非法拆船活動,杜絕擅自拆船行為;確定行業準入條件,推進定點拆解工作;引導拆船行業逐步形成合理布局和規模,避免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推進區域性廢棄船舶資源回收基地建設。

2.繼續推動國家加快船舶拆解行業立法進程,制定廢舊船舶回收再利用管理辦法(或法規),加強廢舊船舶流向監管,確保拆解安全環保。

3.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版),努力營造和形成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組織開展國內外船舶拆解政策和報廢船舶材料回收利用研究,繼續爭取國家稅收、補貼政策或資金支持。

4.加強行業建設的信息服務和宣傳。探索建立行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及時反映行業動態、企業訴求和行業發展中的相關問題。

(1)創造條件提高行業相關數據采集和統計分析能力,適時建立行業統計直報系統。

(2)嘗試建立拆船行業年報制度。

(3)研究廢舊船舶拆解市場的特點,探索建立市場波動指數定期通報制度的可行性。

(4)建立行業信息平臺,發揮網站和簡報的作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供相關市場動態,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5)舉辦(協辦)適合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的國內或國際研討會、展覽會、交易會,為行業宣傳和企業生產服務。

(6)進壹步擴大媒體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宣傳我國倡導的綠色拆船理念,擴大行業的社會影響力。重點宣傳典型或優秀企業,曝光非法拆船現象,樹立和維護拆船行業的行業地位和良好形象。

5.加強全行業隊伍建設。“十二五”期間,要組織開展拆船行業勞動崗位職責特點研究,建立拆船行業關鍵崗位職責、規範和崗位條件標準,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在職培訓,每年舉辦1-2期國內外業務培訓班,力爭行業內所有相關崗位達到100%。

6.積極創造條件,聯合相關機構,有選擇地組織開展報廢船舶機電設備及零部件再制造研究,分析再制造技術、工藝、管理等條件,為提高報廢船舶資源高值化利用積累經驗。

7.積極推進綠色拆船的形象和品牌建設。

(1)繼續推進企業開展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

(2)繼續宣傳綠色拆船通用規範,開展綠色拆船企業創建活動,做好綠色拆船企業評估認定工作。

(3)總結船舶拆解項目的監管模式,積極引進或開發新的拆解技術和設備。

(4)探索制定拆船企業社會責任準則,盡快建立拆船企業社會責任目標和信用體系。

8.密切關註和推動《國際拆船公約》的生效和技術準則的制定。繼續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和相關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參與討論,維護權益;積極開展國際公約的宣傳和實施工作,努力推動IMO在中國開展國際公約試點工作,為實施國際公約做準備;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努力拓寬貿易、培訓、技術等合作領域,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9.加強工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1)推進標準化建設,組織編制新的標準規範。

(2)積極組織行業發展課題的研究工作。力爭建立1-3部級項目。與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合作,對行業發展中的壹些專項問題進行研究。通過研究,為行業(企業)爭取政策、加強規範管理、解決突出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三)研究構建公平、規範、有序的廢鋼船交易拆解市場環境和運行體系。推動建立報廢船舶電子信息交易平臺,引導報廢船舶合理流動和環保拆解。

(4)根據行業特點,討論制定拆船行業的規章制度。積極建立拆船行業的社會信用體系。

10.加強協會自身建設,提高行業凝聚力。堅持章程,完善組織會議的民主制度;註重觀念和內部機制的轉變,逐步調整隊伍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發展會員,積極搭建會員交流平臺,增進交流,增進友誼,激活生活;推進品牌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行業能力,提高協會為政府、行業和會員服務水平,努力進入民政部AAAA級協會行列。

總之,“十二五”時期是拆船行業規範發展的重要時期。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積極應對世界經濟和國內經濟建設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創新產業,增強實力,開展樹立行業綠色品牌形象活動,開創拆船行業實現綠色發展、規範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