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中文名:郭新恒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學位/學歷:博士專業:核科學與技術職務:人物經歷北師大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科研項目、發表著作、人物經歷1981年至1986在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學習並獲得學士學位;1986-1991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室學習,獲博士學位。1991年-1992、1992-1994分別在德國伍珀塔爾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1994-1997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員;1997-2004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工作,研究員;2004年至今,他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擔任“首都學者”特聘教授。此外,他還訪問了許多國家從事合作研究,如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巴西理論物理中心、日本廣島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等。多年來壹直擔任《物理評論》和《物理評論信》的審稿人。研究領域粒子物理理論。重點研究重誇克物理,非微擾強相互作用,中微子物理等等。具體研究方向為:具有壹個或兩個重誇克的重子的性質;重強子衰變中的CP破壞:晶格規範數據的擴展:貝特-薩爾皮特方程;潛在模型;重介子性質;新強子態的研究:強相互作用中手征對稱性的自發破缺:中子星性質研究:中微子物理研究,包括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相關的理論研究,超新星中微子探測,中微子混合角θ13的大小。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1)國家攀登計劃博士後資助項目“重誇克有效理論研究”,主持人1992至1994;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強相互作用中的非微擾效應與重誇克物理”,主持人,1995至19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TeV能區重要物理的標準模型檢驗、重口味和理論研究”,項目成員,從1994到1997;4)“攀登項目專項資助項目”,主持人,1995;5)國家攀登計劃粒子物理部分子項目“標準模型的精確檢驗”負責人,從1995到1997;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味重子的研究”,負責人,1998-2000;7)亞原子物理研究,澳大利亞科學研究基金資助的重大項目,項目成員,1997-2004;8)北師大“史靜學者”專項啟動基金,主持人,2004-2007年;9)北京留學人員科技活動資助項目“重味物理與非微擾相互作用的系統研究”,2005年;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用反應堆測量中微子混合角的研究”,項目成員,2006-2009年;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味強子物理研究”,主持人,2006-2008年;12)“重子重味性質的研究”,教育部科技攻關項目,主持人,2006-2007年;13)《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教育部,主持人,2008;14)北京師範大學“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創新組”,主持人,2008-2010;15)“中微子高性能探測器關鍵技術與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師範大學2009-2010課題負責人;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強子物理的系統研究”,主任,2010-2012。發表的代表著作壹覽表:[1]真實地球物質效應和獲取有關* * *所有信息的壹種方法在超新星中微子探測中的應用,郭、黃、楊,phys rev . D79(2009)113007[2]真空漲落對非對稱核物質的影響,郭、翁、劉,phys rev . C79(2009rev . D77(2008)036003[4]Regge現象學中介子和重子的壹些質量關系。Rev. D78 (2008) 056005 [5]底部強子衰變中增強的直接CP破壞和分支比。物理雜誌C58(2008)223[6]Bethe-sal Peter方程方法中∧b內重誇克的平均kiic能量,郭和吳,B654 (2007) 97-103 [7]研究Bethe-Salpeter formali中K反K系統的標量束縛態***,X.-H. Guo和X.-H. Wu,Phys. Rev. D76 (2007) 056004 [8]直接CP破壞in,X.-H. Guo和Z.-H. Zhang,Phys. Rev. D75 (2007) 074028 [9]晶格數據的手性外推Phys. J. C50 (2007) 63 [10]超新星中微子探測中的地球物質效應,X.-H. Guo和B.-L. Young,phys . rev . D73(2006)093003[11]B衰變中的直接CP破壞、分支比和形狀因子,O. Leitner、x-h . Guo和A.W. Thomas,J. Phys. G365438物理雜誌c 31(2003)215[13]重重子晶格數據的手征外推,X.-H .郭和A.W .托馬斯,物理評論D67 (2003) 074005 [14]重介子超精細分裂晶格數據的手征外推,X.-H .郭和A.W .托馬斯,物理評論D65(2003) 物理修訂版D64(2001)096004[17]增強的直接CP破壞 物理修訂版D62 (2000) 054024 [20]通過混合在charmed強子衰變中的直接CP破壞,X.-H. Guo和A.W. Thomas,物理修訂版D61(2000)116009[21]1/mQ對diquark圖中∧Q的Bethe-Salpeter方程的修正,X.-H [24]含o重誇克的重重子的弱衰變,郭,李,金,物理評論D58(1998)114007[25]∧b→n(. 重重子的B-S方程,郭和,重誇克偶素中誇克和膠子凝聚體的可能效應,物理評論D54 (1996)4629 和李,物理評論d53(1996)4946[31]TB→TC弱衰變到1/mQ的形狀因子,,郭,趙,,黃明秋,物理評論D51(1995)3532 [32]的形狀因子對重誇克的二階功率修正 物理B 412(1994)277[33]∧B→∧c衰變形狀因子,X.-H. Guo和P. Kroll,Z. Phys. C59 (1993) 567 [34]誇克-誇克相互作用與非微擾QCD的修正,彭,X.-H. Guo和,Phys. Rev. C45 (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