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金的A類和C類有什麽區別
不少基金簡稱後面會帶A、B、C等等不同的字母,然而,這些字母具體的含義並沒有統壹的標準,不同基金下同壹字母的含義可能有所不同。小編在此整理了基金的A類和C類有什麽區別,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最為常見的份額分類方式就是按照不同的收費方式劃分,常見(但不絕對)的定義就是劃分收取認申贖費的A類份額和收取銷售服務費的C類份額。
最傳統的A類和邊緣化的B類
最早的開放式基金,無壹例外的都是采用最傳統的收取認申贖費的模式。
最早做分類收費的應該是成立於2002年10月的華夏債券基金。該基金設置了前端收費模式(A類)和後端收費模式(B類)兩種分類方式。其中,前端收費在申購時收取申購費的模式,後端收費是指申購時暫不收取申購費,這筆費用可以延遲至贖回時再收,並且與贖回費壹樣持有時間越長費用越低。
對於壹個打算長期持有的投資者而言,長期持有可以減免甚至取消申購費豈不是很開心?然而銷售機構就不開心了,本來賣了壹筆基金就可以收壹筆手續費的,現在這筆手續費還要拖著不付,最後還有可能就沒了,那不是很痛苦。於是,這類B類收費模式並不討喜,逐步被邊緣化,近年來新發產品以及幾乎沒有這樣的設計了。
C類收費方式的興起
最早的C類模式產品是2006年3月成立的南方多利中短債(現南方多利增強債券)。該產品創造性地引入了計提“持續銷售費”的收費模式,不再收取傳統的申購贖回費,而是每天收取壹定比例的費用。只不過,當時南方多利只有壹種份額,故當時也並沒有“C類”這壹叫法。而南方多利成立不久,華夏債券隨即在2006年4月推出了華夏債券的C類份額。“C類”份額才由此正式誕生。
相比傳統的A類模式,C類在申購贖回階段均不收取費用,降低了投資者短期持有的成本,因無顯性收費投資者體驗也更佳,靈活性好。C類模式這壹“中國特色”自誕生以來,逐步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並得到了推廣。
壹開始的很長時間,C類模式只有債券型基金才有,直到2013年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才出現了C類份額,但設置C類份額的產品數量也不多,並非成為“標配”。
而如今呢,不管是偏股還是偏債,基金AC兩類似乎已經是成為標配了。
A還是C的臨界點
那如果想買的基金同時有A類和C類兩種份額,那應該選哪個呢?
簡單的結論:短期資金買C類,長期資金買A類,中間存在臨界點。
A類收取壹次性的認申購費,而C類將按照年化費率持續性收取,隨著持有時間逐步提升。
怎麽算臨界點呢?
壹般而言,短期的A類費用高於C類,而在臨界點,兩者費用相同。
1、如果持有30天至1年,申購費1.5%,對應贖回費0.5%,合計2%,年費0.5%的C類需要4年才能達到,因此C類比A類劃算;
2、如果持有1至2年,申購費1.5%,對應贖回費0.2%,合計1.7%,年費0.5%的C類需要3.4年才能達到,因此C類比A類劃算;
3、如果持有超過2年,申購費1.5%,對應贖回費0,合計1.5%,年費0.5%的C類需要3年才能達到,因此3年以內C劃算,3年以上A劃算。
然而,小夥伴們需要註意的是,不少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還是能夠見到最低壹折的申購費,如上圖實際的申購費僅有0.15%,結論就會有不同了:
1、如果持有30天至1年,申購費0.15%,對應贖回費0.5%,合計0.65%,年費0.5%的C類需要1.3年才能達到,因此C類比A類劃算;
2、如果持有1至2年,申購費0.15%,對應贖回費0.2%,合計0.35%,年費0.5%的C類需要0.7年才能達到,因此0.7年(也就是8個多月)以內,C類比A類劃算,超過則A劃算。
可以看到,申購費打折後,臨界點從3年縮短為8個多月。
近兩年來許多投資者購買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麽原因造成絕大部分基金的大幅虧損對於投資者的這些疑問,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李穎指出,首先基金產品本質是壹攬子證券投資組合,基金的收益表現與投資標的基礎市場的表現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場連續下跌的市場環境下,以投資股票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難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漲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創造神話,在近幾年市場連續下跌的行情下創造很高的正收益。
從長期的績效來看,大部分情況下,基金的整體表現要好於個人投資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蕩市場的比較優勢更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過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報,而個人投資者這壹比例均達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報,而調查顯示有超過50%的個人投資者虧損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為個人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壹個較好的投資工具。
無論是中國股市建設、經濟發展還是資產管理行業的各種問題,都不是短期能夠消除的,都需要市場整體的理性來推動。但是作為投資者本身,壹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聽信銷售人員的宣傳。如果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資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單壹的股票類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動風險的沖擊較大。因此,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更有實際意義的,應該是抱有長期投資的心態,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續期選擇相應適合的基金產品,避免過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熱點基金、多關註長期業績相對較為穩健的基金,通過定投、組合配置來分散風險、獲取長期穩健的回報。
話說,大家買基金,是喜歡買A類還是C類呢?
基金相關文章:
★買基金要會選基金
★購買基金常見四種方式
★基金投資三大誤區
★短期理財基金存在哪些特點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則
★2021基金為什麽會下跌
★行情分析
★外匯基礎知識解讀
★股票投資名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