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銀行同意的,當支付寶出來時,銀行是堅決反對的。不僅銀行,監管機構也與銀行壹道抵制。抵制支付寶的,還的銀聯。銀聯是最強烈反對支付寶的,是在搶他們飯碗的,是要不惜壹切代價抵制和壓制的。
但是,馬雲不這樣想,他說過,銀行不自己改變,我就來改變銀行。他首先推出了余額寶,並給予很高的回報率。因此,壹度銀行存款大量湧入余額寶。對此,監管機構也約會馬雲。但是,當發現余額寶確實給廣大居民帶來更好利益時,也無力反對了。慢慢地,支付寶也就進入到日常生活了。而支付寶被認可了,微信也就出來了,其他支付手段也出來了。
而隨著支付寶等的不斷普及,銀行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傳統方式已經不適用。所以,也在積極轉變,主動與支付寶等合作,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如此,反而使銀行的業務拓展更方便,更有效率了。
所以,對新生事物,還是要持支持態度,壓制,是達不到目的的。
謝謝您的問題。當年銀行沒有認識到支付寶的強大作用,銀行和支付寶都在競合關系中實現了轉型。
銀行忽視了支付寶。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馬雲當年說的“銀行如果不改變,那就改變銀行”。當銀行還固守在傳統金融模式時,支付寶所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橫空出世。支付寶的誕生,本質是馬雲拓展業務,但對銀行造成了深遠影響,這是支付寶發展的客觀結果。
支付寶足夠誘惑 。支付寶剛誕生時,很多用戶對其有安全擔憂。支付寶於2013年推出了余額寶服務,余額寶的高收益培養了很多人的理財意識,最高時余額寶的年化收益率超過6%。余額寶在移動終端上操作簡便,理財門檻低,不要手續費,按需要提取使用,這些都比銀行更具優勢,所以吸引的用戶越來越多。銀行的競爭優勢不強,只得退讓。
互聯網企業的優勢 。阿裏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進軍金融行業,是基於流量、技術與資金,阿裏巴巴在終端業務、線上業務、零售業務充滿活力,通過互聯網的效應實現了金融創新。馬雲這樣的操作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思想轉變,銀行從此開始數字化升級和向零售端轉型,與支付寶二維碼互掃互認,並通過數字貨幣等形式對支付寶進行反攻,銀行和支付寶的競合關系將長期存在。
歡迎關註,批評指正。
其實在這背後是有壹個故事的。
支付寶成立的初衷最早是服務於淘寶,這種擔保交易的新模式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但也因此給淘寶工作人員帶來了“幸福的煩惱”。因為支付寶最早的對賬是人工進行對賬的,隨著交易量的增長,對賬工作越來越艱難,於是支付寶想到了能否和銀行進行合作。
2003年10月,淘寶網負責人孫彤宇帶著財務總監等人來到了工商銀行杭州分行西湖支行, 這次見面開啟了支付寶和工商銀行的合作 。之所以找工行杭州分行西湖支行,是因為2003年的時候,這家支行的盈利能力、業務水平和創新意識在全浙江省都位居行業前列,而支付寶的本質就是創新,所以自然是順理成章。
當時,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也才剛剛起步,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支付寶也是壹種新模式,當時負責和支付寶方面對接的是西湖支行的大客戶經理葛勇荻,富有遠見的葛勇荻覺得支付寶和銀行的這種業務關系壹旦建立,這對電子銀行業務也是壹種新嘗試,於是,當機立斷,開始全力配合支付寶。
因為對彼此業務模式的陌生,合作前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這種壓力也促進了彼此的創新發展。 2005年3月,支付寶和工行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年12月,支付寶新系統上線,這個系統的上線離不開工行的全力支持和資源傾斜,大大緩解了存在已久的轉賬壓力,淘寶交易量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工行的電子銀行業務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工行和支付寶的合作真正實現了雙贏,其他銀行看到工行的電子業務在接入支付寶之後突飛猛進,自然眼饞了,於是紛紛加入到了與支付寶的合作中。
所以,當年,銀行之所以接入支付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電商業務的發展能帶動銀行電子業務的發展。 當時的銀行也正是傳統業務轉線上業務的初始時期,與其自己閉門造車,不如思維開闊,和優秀的合作夥伴相輔相成。事實證明,創新的眼光是極其重要的,工行作為第壹家和支付寶合作的銀行,無論技術理念上還是業務發展上,在當時都領先了其他銀行壹大截,能被稱為“宇宙行”不是沒有原因的。
銀行不是鐵板壹塊,小銀行被大銀行欺負,沒有出頭。
支付寶壹開始都是跟小銀行合作,不願意就換壹間小銀行繼續合作,總有25仔的。
同理基金也是壹樣,天弘基金原來也是個拉胯,後來合作之後超越易方達成為第壹基金,當然現在還是拉胯。。。
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支付寶挑戰了銀行的地位,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其實支付寶是幫了銀行。為什麽這麽說那?
支付寶所做的只是銀行業務中最邊緣化的業務,或者說是銀行最不賺錢的業務。我們都知道,銀行主要是靠存貸利息獲取利潤的,而其金融服務功能只占其收入很小的壹部分,付出的人力物力多,但是獲取的利潤少,特別是支付寶所能提供的小額支付、轉賬和信用卡還款等業務,都是銀行最不賺錢的業務,支付寶做了這些業務後,銀行正好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時銀行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存貸業務上,提高了銀行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但是對於銀行核心的存貸業務,支付寶是做不了的,因為她申請不到存貸的牌照的;不要再被支付寶威脅了銀行的生存等論調忽悠了,銀行沒那麽傻,支付寶也沒有那個能力的,為什麽沒有那個能力,因為金融機構的審批部門不會讓支付寶做最核心的金融業務的,而對於無關銀行痛癢的金融服務,支付寶等支付工具隨便做,做了也是給銀行打工的;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支付寶等支付工具對銀行是有利的,說白了支付寶再厲害也是給銀行打工的,也是從事的最邊緣化的金融業務。
再說支付寶接入問題,因為支付寶業務是幫助銀行幹最苦最累最不出成效的活,接入支付寶就可以把這些最苦最累最不賺錢的活交給支付寶公司做了,銀行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何樂而不為那?
說句大實話,銀行當年是沒把支付寶放在眼裏,只是想著順便賺點小錢而已,畢竟支付寶對接網銀是需要支付費用的。
結果未曾想支付寶和余額寶的出現嚴重擠壓了銀行的吸儲空間,尤其余額寶剛出現那幾年,隨時存取的年化收益都堪比銀行5年期定存年化。兩年時間吸走各大銀行上萬億的資金規模。
這時候銀行才開始打算聯手打壓支付寶,並且各家都分別推出了自己的在線支付,但為時已晚。此時的支付寶和余額寶的資金總量已經堪比壹省,所以只好把對抗改為合作,不過前提是余額寶這種理財性質的有償資金平臺要限額,後來才有了10萬封頂的說法。
不過自打淘寶的第壹個雙11開始,這個網絡經濟奇跡就被逐年刷新,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用戶最多的工商銀行。當時還有媒體發表過文章稱:不是每個有手機的人都有工行卡,但有智能手機的人十有八九都有支付寶。面對這種強有力的網絡金融巨頭崛起,各大行眼看沒有力挽狂瀾的可能,於是紛紛拋出橄欖枝去和新首富馬雲談合作。於是才有了阿裏法拍都可以支持在線申請房貸的功能。
支付寶是從被無視到被重視,從被重視到被打壓,從被打壓到各大行主動合作,也算是展現了壹波草根搖身壹變成高富帥的脫變。
從未來著手看,銀行跟支付寶的合作是利大於弊的,雖然吸儲流失,但移動支付已經取代了現金流,而每壹筆移動支付都會為銀行帶來收益,未來甚至雙向收取手續費或平臺費。比如當年提現到銀行卡是免費的,現在收費;現在用銀行卡通過支付寶轉賬或付款免費,以後可能會變成收費,甚至雙向收費,把支付方、收款方、平臺的錢都要賺到。那麽即便損失些存款,也會隨著移動支付的崛起而賺到更多收益。這也是趨勢。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是銀行還是支付寶,他們都只不過是壹個商業機構而已,商業機構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以利潤為目標。
而當初銀行之所以願意支付寶接入無非就是銀行有利可圖罷了,至於支付寶快捷支付接入銀行,銀行能得到什麽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壹、通道費。支付寶剛推出來的時候,大家轉賬或者提現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但這並不代表銀行是免費的,實際上這是支付寶在給大家墊付壹部分費用,而支付寶之所以這麽做,其目的就是為了推廣,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
但自始至終支付寶跟銀行合作都有壹個通道費,當用戶從銀行把錢提到支付寶或者從支付寶把錢提到銀行的時候都會有壹個費用產生。
至於這個費用是多少要看支付寶跟不同的銀行談,因為當初支付寶跟銀行直聯的時候,支付寶都是壹家壹家銀行去跟他們談合作的,至於哪家銀行的合作費率是多少,我覺得關鍵要看交易的多少吧,如果交易量大那費用自然就少些,如果交易量比較小,那費用自然就比較高些。
參考pos機的費率來看,銀行的通道費應該5/10000~1‰之間吧,相當於大家提現1萬塊錢,支付寶要為大家支付5塊錢到10塊錢之間的手續費。
這也是為什麽最近幾年支付寶和微信都開始對用戶提現收費的原因,因為隨著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用戶量的不斷增大,交易量越來越大,他們承受的成本也越來越多,所以他們只能把這種成本轉嫁給用戶,因此目前支付寶跟微信超過免費額度之後提現基本上都要收取0.1%的手續費。
大家不要小看這0.1%的通道費,實際上對於支付寶這種用量非常龐大的平臺來說,用戶提現1萬億,那麽支付寶就要給銀行10億左右的通道費,這個費用還是相對比較可觀的。
第二、用戶沈澱資金。
支付寶快捷支付剛推出來的時候,實際上支持的銀行並不多,基本上都只支持那些國有大銀行以及壹些股份制銀行。
所以很多用戶為了方便使用支付寶都會去開通這些銀行的賬戶,平時有錢也會放在這些銀行上,這無形當中就給這些銀行形成了壹些沈澱資金,而且支付寶用戶放在銀行的錢很多都是活期,而活期的利率對銀行來說是非常低的。
所以很多銀行積極跟支付寶以及其他第3方支付公司合作,其實也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用戶沈澱資金,這樣就可以降低銀行的融資成本,這是非常劃算的壹個事情。
甚至對於那些小銀行來說,為了獲取這些用戶沈澱資金,他們寧願不要通道費,畢竟最近幾年各大銀行存款壓力非常大,所以為了吸收更多的用戶存款,壹些小銀行有可能直接跟支付寶合作,只要支付寶用戶使用他們的銀行,他們就可以免除通道費。
由此可見,各大銀行跟支付寶合作其實都是雙方互利***贏的。只是最近幾年隨著第3方支付的不斷發展,第3方支付的監管並不太完善,所以從2018年開始我國就正式斷直連,各大銀行目前各種交易都必須接入網聯,網聯已經成為各大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清算系統。
馬雲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支付寶現在成了阿裏巴巴的核心,當年的銀行也是以實驗金融創新的態度,同意接入支付寶,支付寶實際上搶占了銀行的很多業務,可以說支付寶的發展使銀行損失慘重,完全可以用慘重這個詞來形容壹點也不過分,支付寶現在的市值已經超過工商銀行市值兩倍,工商銀行,可是中國國內上市市值最大的企業,中國第壹大銀行,現在銀行後悔已經晚了,而且可以肯定的說,銀行非常後悔,當然也在反制支付寶,比如對支付寶的轉賬進行了限額,但人們已經習慣了使用支付寶,銀行的反擊又不能太過,支付寶也沒什麽神秘的,實際上就是信用卡的網絡化APP化,馬雲當年也不可能想到支付寶會這麽火,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
銀行通知支付寶的接入,是經過談判後的妥協,各取所需罷了。
壹開始的銀行的確是不太同意支付寶接入支付寶快捷支付的方式,原因含簡單,技術受限且沒有動力。當時的淘寶,半天大約1500筆的支付就已經搞得XX銀行焦頭爛額了,雖然每筆支付都要給銀行不菲的手續費,但是XX銀行最終還是選擇了停止為支付寶進行支付服務,因為背後涉及到各類金融牌照的問題。當然了隨著淘寶的日漸壯大,這筆不菲的手續費還是讓銀行動了心,隨後銀行還是恢復了和支付寶的合作。
由於政策的原因,直到2011年支付牌照的正式落地,支付寶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支付牌照,支付合法性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從此以後可以光明正大的進行跳轉支付了。
2013年,余額寶成立。這款貨幣基金的經典代表之壹讓國人又認識到了壹種新的金融產品——貨幣基金。當時的余額寶,七日年化利率高達7%以上,就是因為當時市面上大量缺錢,壹度引起了錢荒;而貨幣基金則可以進入銀行拆借領域,某些特殊時期銀行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超過13%,貨幣基金成了香餑餑,和銀行的合作更加深入。
2015年首批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的成立,則意味著支付寶的支付渠道完全打通,再也不需要看別人臉色行事了。不僅可以通過網商銀行的渠道走賬,還可以正大光明的攬儲。
可以說支付寶的壹步壹個腳印,從最初的受制於人到最後的遊刃有余,即是自身努力的表現,又是時代進步的結果。我們普通大眾也樂於見到支付寶的崛起,畢竟我們才是實打實享受到支付寶所給我們帶來的紅利。沒有支付寶我們享受到的是0.35%的活期、1.75%的定期,金融開放程度也選遜於現在。
支付寶最大的作用是跨行跨用戶的支付結算,他搶的不是銀行的利潤,而是銀聯通聯的利潤,所以問題應該修改為“銀聯為什麽同意支付寶崛起”,然而銀聯並沒有遠見認為支付寶可以崛起到這種地步,即使預見到了,銀聯的經營模式也不允許像支付寶壹樣冒險創新,國家層面也樂於見到金融領域的進步,綜上,支付寶是我國金融領域新老交替的產物
詳細點就是支付寶當時去跟分行談,妳只要和我合作快捷,那麽手續費和存款都是妳的,壹家壹家談,總有壹個分行會同意,再加上當時政策支持,分行同意,做著做著做大了,總行壹看,唉這東西業務體量做這麽大,涉及存款這麽多,在通過人民銀行做壹下調研,支付寶風控的確不錯,並且還不搞事,創新性金融,不錯,所以就合作了,但銀行沒想到支付寶會做這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