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分別是“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英文的首寫字母,其中
E是Environment,代表環境,表示對壹家企業在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汙染管理方面的成效。
S是Social,代表社會,主要指壹家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是否踐行社會責任;
G是CorporateGovernance,代表公司治理,考察壹家企業在風險管理、合法經營等方面的表現。
所以,在投資中,用ESG的理念選擇的企業除了考察公司的經營、盈利的狀況,還要符合環保、社會責任感、公司治理良好特征。
ESG的起源和發展
其實ESG並不是壹個新的理念,而是由來已久。
ESG投資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SRI),是社會責任投資中最重要的三項考量因子。ESG投資起源於歐美,美國首只ESG基金成立於1971年,首個ESG指數成立於1990年。2006年,聯合國成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在建立初期,超80%的簽署機構來自歐美,ESG投資彼時在歐美已得到廣泛認同。
根據美國可持續投資論壇組織2016年的報告,美國責任投資規模超過8.72萬億美元,其中8.1萬億元是ESG投資。歐洲可持續投資論壇組織2016年的報告顯示,歐洲責任投資規模接近23萬億歐元,其中2.6萬億歐元是ESG投資。
2014年以來,ESG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根據明晟MSCI測算,未來5年全球投資規模中將有57%受到ESG策略的驅動或影響。
ESG投資在國內市場起步較晚,A股市場首只ESG指數(國證治理指數)於2005年發布。到了2008年,國內發行了第壹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型公募基金——興業全球社會責任基金。在2010年後,責任投資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開始有了顯著增長。
ESG理念對於投資者的作用
在投資的過程中,運用ESG理念,投資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風險,投資者可以通過ESG進行排雷,能夠較好的識別出投資風險。ESG理念是從環境保護、資源合理利用、汙染管理、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公司治理這些方面對壹家企業進行評價,如果是綜合評分越高,那麽ESG的評級也就越高,相反的,如果壹家企業在這些方面存在嚴重的隱患,ESG的評級也會比較低,舉個例子,在2016年的時候,MSCI的ESG研究部發現輝山乳業多個項目會計指標項目異常,考核了ESG理念中公司治理的部分,將該企業的ESG評級下調了壹個級別,隨後不久,由於資金鏈問題暴露,輝山乳業股價暴跌85%,停牌並被剔除了恒生指數。